-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注异丙嗪对小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的超前镇痛效应.doc
预注异丙嗪对小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的超前镇痛效应
作者:张松,方昕,张锋,李丽,周瑶,胡凯华,戚英杰,王丹
【摘要】 目的 研究异丙嗪是否具有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将小鼠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异丙嗪(5 mg·kg-1)+哌替啶(20 mg·kg-1)组(P+D组)、哌替啶(40 mg·kg-1)组(D组)、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0只。以甲醛法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注射甲醛后5 min内的舔足时间。 结果 P+D组和D组小鼠舔足时间均显著低于NS组(Plt;0.01),而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异丙嗪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关键词】 异丙嗪;超前镇痛;甲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thazine has the effect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Methods 30 mice block design (n=10, each): promethazine (5 mg·kg-1) + pethidine (20 mg·kg-1) group (P+D group), pethidine (40 mg·kg-1) group (D group) and normal saline group (NS group). In the formalin test,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formalin inistered in the sole of mouse pain ouse. Result The duration of paethazine has the effect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Key ethazine; preemptive analgesia; methanal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通过阻滞手术中伤害性刺激传导和抑制中枢敏感化,以达到术后镇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1]。研究证实,某些高选择型组胺H1受体激动药的高伤害性应答以及某些抗组胺药可减弱组胺诱导的疼痛的能力,显示组胺在疼痛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异丙嗪(promethazine)为强效H1受体阻断药,其能否用于超前镇痛鲜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异丙嗪用于超前镇痛的可能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药品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202),哌替啶注射液(青海制药厂,批号896622)。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1.3 动物分组及处理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3组:异丙嗪(5 mg·kg-1)+哌替啶(20 mg·kg-1)(P+D)组,哌替啶(40 mg·kg-1)(D)组,生理盐水(NS)组,每组10只。使各组小鼠雌雄比例、平均体重基本相同。给药容积均为10 ml·kg-1。
1.4 实验方法
将容积为20 cm×20 cm×25 cm的观测盒放在平滑的桌面上,把小鼠置于观测盒里。待小鼠熟悉环境约30 min,由最初探索状变为静息状态后开始实验。于致痛前5 min,P+D组腹腔注射异丙嗪(5 mg·kg-1),D组和NS组注射NS。5 min后用微量注射器向小鼠后足底部皮下注射6%甲醛溶液20 μl/只,随后,P+D组小鼠腹腔注射20 mg·kg-1哌替啶,D组小鼠腹腔注射40 mg·kg-1哌替啶,NS组小鼠腹腔注射NS。观察小鼠甲醛致痛Ⅰ相5 min内的舔足时间[4]。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见表1。表1显示,P+D组和D组的舔足时间均明显短于NS组(Plt;0.01),表明2组均产生镇痛效应。P+D组与D组舔足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表1 3组小鼠舔足时间的比较(略)
3 讨论
甲醛引起的反应可分为两个时相: 0~10 min出现的反应为Ⅰ相(早期相),10~60 min出现的反应为Ⅱ相(迟发相)。Ⅰ相反应主要是直接刺激C纤维所致,Ⅱ相反应一般归因于炎症机制参与。本实验主要研究异丙嗪注射后对甲醛实验Ⅰ相疼痛的超前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产生的伤害性疼痛信号通过C纤维和A纤维传递到脊髓后角神经元,激活一系列神经递质和物质,导致后角神经元过度反应[5]并促进疼痛信号进一步传递到后角神经元,引起中枢敏化和痛觉记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