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曾国藩的西方文化观.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曾国藩的西方文化观.doc

  试论曾国藩的西方文化观 试论曾国藩的西方文化观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向世界各地展开全面扩张,东方大国的中国成为其殖民扩张的重点对象。昔日闭关锁国的局势再也无法持续下去了,中西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和激烈冲突。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是死抱儒家学说不放,继续实行排外,还是在维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接纳近代西方文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视现实,努力寻求消除社会弊端的良方和拯救民族危机的途径。   曾国藩,被誉为清朝第一重臣,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27岁中进士,仕途一路通达的他,长期浸淫于封建理学之中,充满了对理学信仰和君国的热诚,是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大清王朝坚贞不二的儒臣。但同时曾国藩又深受湖湘文化实学精神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一味盲从。经世致用的精神和对国运民瘼的关注,促使曾国藩能够从传统文化的甲壳中艰难地走出来,面对现实时势,坚持守道救时并举。理学的迂阔远大和湖湘文化特有的学风宽容、学术平等精神与坚毅不蹶品格在他那里得到充分体现,使其在面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那种日益强大,不可逆转的趋势时,对异质的西方文化的输入有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从而有可能作出较为理智和较为适度的文化选择。   一、公开捍卫传统文化,抵制西方宗教文化   我们知道,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举起西方宗教的旗帜,对统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孔孟之道给了致命一击。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儒臣和深谋远虑的清廷显宦,自然不能漠视孔孟之道和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覆灭。为了对抗太平天国的宗教文化,曾国藩树起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大旗,以护教、卫道相号召。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公开打出卫道的旗帜,竭力渲染保卫圣道名教的意义,利用封建传统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深远影响来争取人心,与太平天国的宗教文化相抗衡。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对儒家传统文化自然持竭力拥护的立场,但他又深悉中国历史传统中的利弊得失,因此在高扬卫道旗帜的同时,把传统儒学中的经世致用的精神发掘出来,形成义理经济合一的新格局,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最大的程度上恢复了其号召士林,维系人心的作用,给封建传统文化注射了一剂强心针,镇压了高举宗教旗帜的太平天国运动。   二、认同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有机会真真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船坚炮的长技。这些坚船利炮曾在鸦片战争中把中华上邦打得一败再败,同时也被太平天国利用使得湘军难以抵挡,最后又为湘军战胜太平军助了一臂之力。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感到中西文化存在落差,从而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力图自强,免遭沦胥,曾国藩抛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之情,把西方列强当作既可学习又须竞争的对手看待。他把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发展到师夷智的认识水准,并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开始了他学习西方文化的道路。   第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1854年曾国藩通过两广总督叶名琛从英国弄到了一批洋炮,并在湘潭、岳洲与太平军作战中赖洋炮之力而获胜。这引发了他对洋炮的迷恋,同时也使他认识到西方的技艺、机巧,并非奇技淫巧而是克敌制胜的利器。曾氏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刚一结束,曾国藩就提出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1861年8月,他又强调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并且进一步提出和承认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独有,在中华则罕于所见。从而主张在购买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之,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购买当然只不过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购成之后进行仿造,使之为己所有,以达自力、自强。1861年攻下年安庆后,在奕訢的支持下,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办起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军工厂,研究仿制西方利器。   曾国藩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武器,他还注意到西方军队的操演阵法、营制和军政。同治四年,曾国藩观看了纯用洋人规矩操演的淮军,在当天的日记中赞叹:余平生所见部队不逮此远矣。三年后,他又清醒的认识到,江西水师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船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乃可角逐海上,日起有功。垂暮之年的曾国藩还决心学习西方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