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目 录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摘 要:《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从这篇诗歌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本文将论述《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蕴含的古今中外的文艺心理学思想。关键词:文艺;心理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引言文艺心理学是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研究形态之一,是研究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心理的学科。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积累、提炼素材;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梦游天姥吟留别》在一定程度上正好契合了文艺心理学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其创作的简要背景是:天宝三年,李白招致权贵的诋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只有凭明主重用才能一展宏图的封建时代,这对李白来说,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天宝四年秋,他离鲁南游昊越时,写了这首诗赠给友人,以排遣他内心的愤懑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随即被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以下将一一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文学与梦弗洛伊德提出了文学艺术与白日梦相类似的观点,探讨了这样一种联系并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指出,白日梦就是幻想。弗洛伊德认为,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因为它与幻想同理。由于“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①他认为:“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幼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语言早就以它无比的智慧对梦的实质问题作了定论,它给幻想的虚无缥渺的创作取了个名字,叫‘白日梦’。”①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无异于白日做梦”。创作活动就是潜意识活动或自由联想,作家创作时便是处在白日梦之境,将积压在潜意识层下的欲望冲动倾吐出来。文学与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两者都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使之能够表现出来是潜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文学创作是为了表达作者不能满足的愿望,是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而且文学创作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文艺作品正是为了表达作者不能满足的愿望,是以艺术的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很好地体现了文学与梦的关系。李白梦中游历天姥山,梦的缘起是由于生存困境而内心焦虑。李白自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受到打击,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饱经坎坷的他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世俗的山林中去寻求解脱。同时又基于对政治有了进一步较清醒的认识,才情与诗情集于一身的天才李白,对唐王朝统治阶级反动腐朽的实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富贵利达这一类世俗的追求也不再有过多的幻想。蔑视权贵,感叹“古来万事东流水”,并且有所顿悟的他还试图在精神上摆脱尘俗的桎梏,于是便由仰慕权贵进而蔑视权贵,唱出了令古今文人学子振奋的黄钟大吕之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通过梦游之境,李白让现实的自我在精神世界中获得了瞬间的解脱,让心灵在麻醉中获得瞬间的愉悦,从而忘却现实的苦难,消解焦虑的生存状态。天姥山成了李白灵魂的避难所,让李白进入了对生命的更深层体验,并使众般感叹与体悟浑然一体地溶入诗人敏感的心灵,使诗人全身心地浸透在人生况味的品茗之中。“做梦”实质上已成了李白心态解脱的法门,也成了其心灵创痕自我抚慰的良方。② 这种通过梦境而完成的自我回归、自我精神家园的回归,已经成了人生焦虑消解的有效途径。③于李白唯有“梦”才能拯救自我,也唯有回归精神家园才能让如此美好的“梦”延续下去。万般如此只因为诗人要活,李白要生存。做梦的李白,梦游天姥仙界,神秘微妙的力量牵引着“功未成,身未退”的李白,总在矛盾中寻求精神的解脱,精神的愿望达成。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张晶,《诗学与美学的感悟》,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袁磊,《想象与诗歌解读》,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162-164。移情与想象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移情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德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通常人们把立普斯德作为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