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重拾旧业,“抬花轿”抬出婚嫁新时尚.docVIP

花甲老人重拾旧业,“抬花轿”抬出婚嫁新时尚.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甲老人重拾旧业,“抬花轿”抬出婚嫁新时尚.doc

PAGE  PAGE 11 花甲老人重拾旧业,“抬花轿”抬出婚嫁新时尚   在大多数城市人的眼里,人一旦退了休就“功成名就”了,就像有首歌里唱的那样“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在农村就更不用说了,一上年纪,累点的农活,子女都不会让干了,老人们每天坐在村头侃侃大山,打个闲牌,乐得悠闲自在。   可也有例外的,河南郑州的一位名叫李志业的农民就与众不同。他虽然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却带领村里二、三十号毛头小伙子,抬起了花轿,办起了古典婚庆礼仪公司,不但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挣到手,而且还在第三届中国婚庆主持人大赛上拿了金奖,被媒体誉为“中原传统文化民间大使”、“传统婚庆业的领军人物”,他领导的花轿队也被称为“河南最牛的花轿队”。      看电视看出“好点子”,花轿之乡重兴“旧业”      现年63岁的李志???是郑州市须水镇小寨村的农民,他从一出生就待在这个村子里,并没有像许多农民一样,一到农闲的时间就去南方打工。虽说是 “足不出村”,李志业在须水镇小寨村也是个“大能人”,因为他的“点子”特别多,谁家有个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喜欢去找李志业聊聊天,取取经,因此李志业被村民们戏称为“老诸葛”。   采访中,通过和李志业的老伴聊天,笔者才了解到, 李志业能得到“老诸葛”的称号,主要源于他的爱好,就是看电视、听广播。因为李志业的这个爱好,老伴叫苦不迭,还为此三天两头和他闹分居。这主要是由于李老头的爱好太过头了,每天睡觉前看电视、听广播,深更半夜还不睡觉,半夜醒来还要看电视,看着、看着又睡着了,害得老伴总是休息不好。   可她没想到的是,正是李老头这个令她痛恨至极的爱好,成就了他事业的春天,让李志业拿到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金钥匙,不仅给自己家挣下百万家产,而且还带领整个村子实现了脱贫致富。   2004年7月,韩国青春偶像剧《人鱼小姐》在中央八套的海外剧场热播,李志业的小孙女李云欣是个韩剧迷。海外剧场是在晚间10点开始,连播两集,演完要到十二点多了,看着平时早早睡觉的小孙女也和自己一样成了“夜猫子”,整晚守着电视,李志业很好奇是什么好片子这么吸引孙女,就把看电视的“战场”从卧室转移到客厅,陪孙女一起看,还可以省得听老伴唠叨。   这一看不当紧,以前并不怎么看电视剧的李志业,也被《人鱼小姐》中所表现出的注重家庭和亲情的温馨氛围所吸引,尤其是韩剧中体现出的礼仪更让李志业称叹。当看到主人翁雅丽瑛和朱旺,身着韩服,举办传统的韩式婚礼时,李志业心头一亮:在韩国这么发达的国家,都如此注重传统礼节和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非要学习西方国家办洋式婚礼呢?我们把自己的传统婚礼发扬光大,不是很有意义吗!   其实,李志业所在的须水镇小寨村是历史上有名的花轿之乡。新中国成立前好多村民都以抬花轿、制作花轿为生。后来,花轿在“破四旧”时都被毁掉了,这个传统工艺也就失传了。李志业小时候也见过爷爷拿大红色的绸子装点花轿,但这在他的记忆中只留下一抹红色,该如何做,他一点也不知道。   但这时的李志业受到韩剧中传统婚礼的启发,下定决心要重兴小寨村的“花轿”业,推广传统的中式婚礼,他决定先从制作花轿入手。由于村里的“老轿人”一个个都去世了,想学到这门手艺绝非易事。李志业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一顶破旧的轿笼,但已面目全非。他听本家一位叔叔说,附近崔庙以前也有好多人抬过花轿,就马上赶到崔庙,还真找到一顶花轿,但轿杆弯弯曲曲,材料太差,花轿虽是红色,可装饰破旧俗气。   虽说出师不利,可李志业一点也不灰心,这两顶破花轿为他制作新的花轿提供了参考。他去市场上选了白松木做轿杆儿,要求木棍光滑无疤痕。谁知道,用白松木把轿子做成后4个壮小伙儿都抬不起来。李老头琢磨着可能是受力不对,他对轿子进行了重新改造。第二次,改造后的轿子抬起来了,可是轿子上下摇摆,人坐不稳,原来是轿杆和轿笼的比例不对。   经过几次试验,好看又舒服的轿子终于仿制成功。李志业用金丝绒做轿帷,并在轿帘上贴上大红喜字,红字左右一龙一凤,寓意“龙凤呈祥”。轿顶四角各挂两对儿灯笼,代表新娘新郎,合起来16只灯笼又代表着“阴历十六月儿圆”。李志业把原来的全幅轿帘改成半幅的,可以方便摄影师从半幅轿帘下拍新娘子。   轿子做好了,可现在缺轿夫呀!李志业就开始动员村里的年轻人跟他学抬花轿,刚开始村里人还笑李志业是心血来潮。可听李志业多次分析,讲解传统婚庆市场的发展潜力,再加上他“老诸葛”的大名后,大家都相信跟着他干错不了,相继有二、三十个年轻人同意跟他学抬花轿。   其实怎么抬花轿,李志业也不懂,但还是他的爱好发挥了作用。他最喜欢看豫剧,电视上播的传统豫剧《抬花轿》李志业不知看了多少遍了,他想:豫剧《抬花轿》中轿夫的抬法应该最能代表中原传统婚庆中的抬法。他就买了好几盘《抬花轿》的光牒放给他的“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