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离战争有多远.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雄离战争有多远.doc

PAGE  PAGE 7 英雄离战争有多远   执微火而行幽径,四下静寂无声,一个人翻山越岭,心潮澎湃。这就是比利?林恩站在达拉斯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的切身体会吧。那么多荣耀与掌声,萦绕在眼前的却是置身于战场时的尖峰时刻、噩梦惊魂。   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导演李安的风格依然明显锐利可见,在婉约细腻中见人性、见社会。表面上这是一个名叫比利?林恩的美国青年军人参加伊拉克战争,因为被捕捉到一个冒死拼杀、救援战友的镜头而“加冕”,成为全民膜拜的英雄。而和他所在的B班也因此被邀请全国巡游,接受民众敬仰,获得了在一场盛大的橄榄球中场休息的间隙与明星碧昂斯等人同台露面的机会,接受镁光灯和艳羡声。影片截取的时间长度很短,然而用回忆和想象来丰富故事长度和空间,用一个个精致的细节来勾勒出浑圆的全貌,借此,??片传达出对战争的反思,人与人的疏离,还有小人物的无奈。   对战争的反思   自“二战”后,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局面形成,美国主导或者参与的战争屡见不鲜,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距离我们较近的伊拉克战争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仍记得当时新闻上直播战争场面,滚动播出的世界各地对此战的看法――大多是抗议声。我们常常耳闻目睹的是来自新闻短片的截取,来自一个粗略的抽象数字,比如有多少人员伤亡,耗费了多少金钱,从没有看到一个具体的人,不管是美军的,还是另一方的,投递给我们一个有质感的信息。李安以小见大,找到一位代言人,他既有伊拉克实战经历,又真切地置身于美国民众中间,比利?林恩的视角无疑是个体的、鲜活的、真实的。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在记者见面会上,那些记者投之以赞许和敬佩,政府奖赏给他和B班战友们名誉和荣耀,因为在他看来,这充斥着讽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人生中最痛苦、最黑暗的一天,因为他亲爱的班长中枪身亡,而他进行的殊死搏斗与其说是为了什么荣誉,不如说是求生本能、情势所迫,或者说出于抢救班长的情义。记者期许获得士兵们对于国家荣誉感的体认,捕捉消失已久的英雄主义,追问他执行任务时或者与敌方零距离血战拼杀时的体验。生死一线,哪有那么多柔情要酝酿,“我只是……我不觉得这种事应该很骄傲,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战争是残酷的,这话是老生常谈,然而虚拟与真实难辨,太多的电影、游戏让战争、杀戮和死亡成为观赏的景观,无关痛痒起来。当我们在游戏里,或者在VR的虚拟体验中,射杀一个人,不会有同情和痛楚,感受到的反而是轻松和宣泄,最近的英剧《黑镜》第三季有一集讲,士兵们植入一种软件系统,便听不到敌人的嘶喊声,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目的是蒙蔽自我同情心,排除情感因素的干扰,以顺利地完成射杀任务,高效而冷血。所以,橄榄球员们问他:杀人时用什么枪,打在敌人身上什么声音,体验如何等等。在大众看来, B班的士兵纯属战争武器,冷血残酷,俨然是高性能的枪炮。   电影用平行手法或者说是用意识流来展现林恩的思绪,一个提问、一个日常细节,触发他追忆起战争中的生活场面,即便周身光艳绮丽,目光灼然火辣,可是伴随着林恩的视角,我们看到他眼中的战争,远离了宣泄刺激,黯淡了虚拟娱乐,与人们的好奇比起来,他们的生活要惨烈得多、危险得多。战争之于泡在五光十色中的现代人来说,就跟游戏机里杀死一个人的区别没多大,只不过更加刺激,枪弹打在人身上喷出的血雾像盛开的花朵,制作出一个小小的视觉奇观。但那些战争中的普通人民,特别是孩子们,在19岁的林恩看来,显得渺小而无助,黑洞洞的枪口顶着他们,是培养了一个仇恨的种子,还是消灭了一个隐患?真相与虚假难辨,错杀和复仇的界限无法触摸。   若说讽刺,李安不仅一层层抹去英雄形象上的脂粉,也没有放过这一切的推波助澜者――腰缠万贯的资本家诺曼、向林恩敬献祝福的民众、急于印证答案的记者,等等,沉默抑或喧嚣,全都难辞其咎。林恩说,“我其实什么都不知道,我已经习惯了告诉人们他们想听到的东西”,他就像个木偶,敷衍着完成一次次合唱。战争的堂皇与英雄的高大,一点点崩解。   人与人的疏离   视角的选择绝非简单,它涉及一个人的立场、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可信度。明面上,林恩年轻、稚嫩、上过战场、救过战友,与死神碰过杯,是位英雄;私底下,他出身寒微,国家大义和集体荣誉在一定程度上倒不如切身利益来得直接。战争的模样在每个个体那里,映照出不同的影子。李安作为导演的立场和视角隐藏起来,也没有去谴责和赞同的强硬痕迹,林恩到底是返回战场还是留在美国,并没有予以孰是孰非的判断。他展现战争的复杂,想说的,其实是人的复杂。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向B班致敬的大众,认为他们展现了国家荣耀,只知道上阵杀敌,满脑热血,毫无怯意;暴富的石油大亨,把他们当做待解救对象;在时尚青年眼中,战争就是士兵们百无聊赖,在避弹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