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提升淮安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和思考(5页)
关于提升淮安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和思考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新型工业化是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方略。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矢志不渝地加以推进。”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就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作出了具体部署,其核心就是加快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的竞争力。为更好地贯彻市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我们就淮安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淮安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潜在优势 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市工业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根本,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主动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和一流企业对接,靠大靠外实行战略重组,着力提升冶金、化工、机械、纺织、烟草等支柱产业的实力,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主导产业突出、骨干企业支撑的工业新格局,发展后劲日益显现。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大。近年来,随着工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快速增多,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大。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5亿元、增加值130亿元、利税4011亿元;2006年分别达7941亿元、2526亿元、895亿元,年均增长149%、181%、202%。今年可望实现工业产值1100亿元、增加值3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是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的显著标志,说明我市工业经济正从工业化的初期进入工业化的中期,为全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工业投资结构明显优化。2002-2006年我市工业累计投入668亿元,年均增长40%。工业投入逐步向“高增长、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倾斜。冶金由126%调整到265%,纺织由292%调整到165%,机电由141%调整到171%,食品由23%调整到62%,化工由81%调整到139%,建材由71%调整到39%。优化的投资结构是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内生动力机制,有助于发挥优势产业在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中的带动作用,成为全市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催化剂。 3、自主创新能力日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截至2006年底,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4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有138个,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6项,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2006年达2418%,比2002年增长21个百分点;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22个,申请专利3589个,其中发明专利556个;授权量1036个,其中发明专利83个。今年1-4月份,最能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件,增幅居全省第二。自主创新能力的日渐增强正成为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加速器。 4、名牌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助推器。通过招引和培育,截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富士康”等世界名牌2个,“红豆”等中国名牌10个,“淮钢”等江苏省名牌48个;“爱特福”等中国驰名商标9个,“辉煌”等江苏省著名商标56个,“浦楼”等市知名商标148个。品牌效应日益显现,2006年全市品牌产品销售额超过160亿元。 5、万元产值能耗逐渐降低。万元产值能耗的高低是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微观基础。与2002年相比,2006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相对指标为288吨标准煤,下降956%;耗水量下降8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63%;单位GDP耗电量为105107千瓦时,分别比连云港、徐州、盐城低4282、3583、3234千瓦时。万元产值能耗的逐渐降低反映我市工业产业在实践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6、要素比较优势日益突出。我市是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宁宿徐、宁连、宁淮、盐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铁路的开通,民航的筹建,水运航道的整治和新港码头的初步建成,为要素集聚、货畅其流提供了便捷。我市土地复垦潜力较大,老庄基、老场头数量众多,充分挖掘潜力,可有效缓解工业用地的瓶颈制约。我市农业人口多,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随着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这些优势将更加凸显,成为全市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强有力的支撑要素。 二、当前制约淮安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虽然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后发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亟需着力化解或防范的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规模和能力十分有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很少。大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利润率较低。截至2006年底,全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