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氏三兄弟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docVIP

庄氏三兄弟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氏三兄弟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doc

庄氏三兄弟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   庄逢甘:追随钱学森走上“空动”研究之路   1925年,江苏常州一户以榨油为生的人家喜得贵子。也许是为了表达久旱逢雨的盼子之情,父亲庄德成为儿子取名“逢甘”。   1942年,庄逢甘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寻求航空救国之道。5年后,他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在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李普曼教授的指导下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专业。当时,钱学森正好在该校担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于是庄逢甘不仅得到了钱学森的业务指导,还有机会与他交流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理想。   由于在湍流统计理论方面的杰出才华,庄逢甘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已收到学院让他留校当研究员的聘书,不久又受聘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学者。此时,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庄逢甘听到祖国的召唤,再也按捺不住。1950年8月,他毅然放弃在美国已经获得的荣誉和地位,回到祖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陈赓将军点名将庄逢甘调到哈军工,讲授空气动力学并筹建实验室。两年后,钱学森到哈军工参观,一到学校,便要求与庄逢甘等人见面。分别5年后在祖国重逢,庄逢甘十分兴奋,说:“你回来了,这下可以好好研究一些理论了。”钱学森对他说:“现在主要不是搞理论研究,而是要搞工程建设。没有工程建设,研究就是空的。”一席话,给了庄逢甘深刻的启迪。   不久,钱学森向国务院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草拟了中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规划,开列了参与此项工作的21位高级专家名单,其中便有庄逢甘的名字。从此,庄逢甘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走上了火箭、导弹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一名饮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专家。   1964年,国防科委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庄逢甘等任副组长的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对全国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设备建设做了全面规划。从1965年中国首座风洞设计起到20世纪80年代陆续建成,庄逢甘一直是技术负责人之一。在他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先后建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跨超声风洞、高超声风洞等设施,形成了气动试验新的规模,奠定了中国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并对中国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各种飞行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9年、1971年,中国接连进行了两次洲际导弹飞行试验,但均因弹头再入时被烧穿,致使试验失败。试验人员从捡到的端头帽上发现导弹头部都有一条7、8毫米的沟槽,这触发了中国洲际导弹研制史上一场规模空前,被钱学森称为“淮海战役”的弹头再入气动、防热研究战役。庄逢甘被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委以“淮海战役”前线指挥长的重任,承担“烧蚀防热研究”攻关。经过10多年奋力攻关,庄逢甘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现有科技成果,解决了再入弹头的气动、防热和再入物理多项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气动研究和发展模式。   此后,庄逢甘长期坚持开展火箭、导弹空气动力学研究,逐渐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家,并荣获何梁何利奖、古根海姆奖以及齐奥尔科斯基奖;他在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获航天奖。除了事业上成果卓著,庄逢甘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满,令人羡慕。他和夫人戴淑芬自1953年结婚以后,一个举案齐眉,一个敬如上宾,呈现出科坛伉俪高尚的人格魅力。   2010年11月,庄逢甘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5岁。   庄逢辰:液体火箭发动机学科学术带头人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庄逢辰的人生之路曲折多变,而每一次变化都是因为同一个目标:为了祖国。   1956年,庄逢辰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0年,他被派到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动力机械系学习两年。那里的专家对他很好,他看了很多资料,除了锅炉方面的,还有飞机、火箭等。庄逢辰还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和苏联科学院的相关专家交流讨论。   两年后,庄逢辰要回国了,苏联专家希望他再学半年到一年,这样就可以通过博士论文,还可以参加全苏燃烧研究会议。这对一个年轻人诱惑很大。但考虑到以祖国的需要为第一考虑,庄逢辰还是按时回国了。当时,哈工大已设立火箭发动机专业,他一回来就调去了。   那时,中国还根本没有一本像样的教材,庄逢辰就开始“闭门造车”编教材。这也是一件非常必威体育官网网址的事,每天都在必威体育官网网址室工作。半年之后,这本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理论的教科书面世,学生们反映非常好,“有理论有实践”。   1970年代,庄逢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编成一本书―――《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设计基础》。这本书从1977年起当教材,一直用了10多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防科技大学恢复了军队建制。钱学森到学校指导工作,提出设立应用力学系,征求专家意见时,庄逢辰选择了燃烧理论与热学教研室,并担任主任。1981年,钱学森向庄逢辰提出了新课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