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钩端螺旋体病
【英文名】leptospirosis
【缩写】
【别名】febris hebdomadis;hepatic typhus;nanukayami fever;typhus
billosus nostras;钩体病;七日热;外耳病;外耳氏病;细螺旋体病
【ICD 号】A27
【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
端螺旋体 (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
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
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
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
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
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
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
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钩体病与我国农民早已发现的 “打谷黄”“稻瘟病”,很可能是一类疾
病。国外德国医师外耳 (Weil)于1886年首次报告一种流行性出血热黄疸病,称
外耳病,后来被证实为黄疸型钩体病。稻田等于 1914年首次用钩体病病人血液
接种豚鼠后,在肝组织中查到螺旋体。井户等于 1916年从 86只家鼠和沟鼠的
40%肾脏中发现有毒力的出血性螺旋体。野口于 1917、1918年注意到这些螺旋
体菌株与其他已知螺旋体不同,并命名为钩端螺旋体,沿用至今。我国 1934年
在广州发现典型黄疸型病人 3 例,1例血液经豚鼠接种后发现钩体。1939年北
京报告 2 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犬型钩体病流行中受染,表现为典型的脑膜炎经
过 。1952~1954 年在浙江临海县 已证实有钩体病流行。1954~1956 年在广东不
同地区、云南双江、福建晋江地区等处有钩体病流行。1957 年在河南武陟县证
实在黄河北岸有本病流行。1958 年四川温江、浙江杭州、贵州贵定等地 报告
在无黄疸型钩体病流行中,出现一批 因大咯血、窒息而死亡的病例,成为我国
钩体病流行各型中最严重的一个临床类型。1963年以后,主要在华北,有 5 次
较大的无黄疸型的洪水型和雨水型的暴发流行。1970年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
各地对本病的广泛防治,使钩体病的流行逐年下降,多数地区基本上控制了暴
发流行。但 20 世纪 90年代 以来,在黄河及长江流域一些省、区发生洪涝灾害
中,仍出现钩体病流行,并出现肺出血、口鼻涌血死亡病例。
【流行病学】
钩体病遍及各大洲 。除在雨量充足、气候炎热的热带、亚热带有流行 ,
甚至沙漠地及永久冰冻地带也有较少钩体病存在。我国除一些干旱少雨地区如
青海、甘肃、内蒙古西北很少发生本病流行 ,其他已有 28 个省、市、自治区
发现本病的存在,全国有 60%的县有本病散发和流行。其中南方及西南各省特
别是四川、湖北、贵州最为严重 。
1.传染源 钩体在自然界的传染源极其广泛 。在我国证实有80多种动物检
出钩体,包括哺乳类动物、鸟类、爬虫类、两栖类、节肢动物 。一宿主可感染
多型钩体,但仍 以一型为主(如黄疸出血型—— 鼠、犬型——犬、波摩那型——
猪)。这些动物为自然带菌者,而有些动物仅有钩体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要判定
该种动物是否为自然带菌者,应查清是否为当地的优势种,是否和人类的活动
有直接的关系,所带菌型是否为当地人群 中流行的主要菌型,以及是否符合与
该种动物的生态学特点等。人类感染钩体几乎 来自动物传播,尚未发现有钩
体患者传染人的证据和报道 。
钩体病疫源地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自然疫源地和经济疫源地 。
本病自然疫源地 以鼠类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 。
各地贮存宿主不同,如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江西 以黑线姬 鼠为
主;广东、广西、福建 以黄毛 鼠为主;云南大部分地区则 以黄胸 鼠为主。北方
各省亦相继发现山东、河北的大仓 鼠、黑线仓 鼠与内蒙古的黄鼠等为钩体带菌
宿主。北方宿主带菌较单纯,常以波摩那型占绝对优势,但疫区变动大。南方
则较复杂,如黄疸出血型、犬型、感冒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