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要点.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要点.doc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要点   摘要: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防治   1.危害   我国重要麦区都曾经遭受赤霉病的危害。赤霉病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单端孢霉毒素中的B族毒素是一种致人呕吐、动物流产的毒素,B族毒素有2种:镰刀菌烯醇(NIV)和脱氧镰刀菌烯醇(DON)。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   2.病原   针对小麦赤霉病的致病菌种群问题,很多专家认为无性态是禾谷镰刀菌种(Fusarium graminiarum),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种的概念的扩张,禾谷镰刀菌不再是1个种,而是一个具有11个种的族系,并且其他多种镰孢如燕麦镰孢、黄色镰孢等也能引起赤霉病。   3.特征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4.流行因素   4.1气象与栽培因素   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 ℃,最低8 ℃,最高32 ℃。在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是20~25 ℃,分生孢子产生速度最快的气温25 ℃。一般小麦抽穗后的温度条件可满足病源菌发育生长,流行的关键是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流行与栽培管理和种植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造成麦田湿度高,降低小麦根系呼吸和抗病能力。玉米小麦轮作地,翻耕不深,玉米秆还田量大和带菌残渣为小麦生长后期赤霉病流行提供大量菌源。   4.2品种与农艺性状   目前,赤霉病的抗病育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没有真正获得理想的抗病品种,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类型有抗侵染和抗扩展两类抗性。除了品种抗性外,农艺性状与赤霉病流行也有关系。一是植株高矮。矮秆品种接受土表弹射到穗层的子囊孢子比适当株高的品种要多得多。二是抽穗整齐与否,齐穗时间长短。如果抽穗整齐,齐穗时间短,遇到降雨的机会就少,可以减轻流行。三是花药残存时间长短。花药对病原菌的入侵起到一种协助作用,可能残存的花药能给病原菌提供像培养基那样的营养,从而帮助病菌侵入。四是灌浆速度快慢与否。灌浆速度快,降低病菌的扩展范围。五是小穗密的品种容易感染赤霉病。   5.防治要点   5.1药剂防治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麦株抽穗扬花时期和快慢亦有不同,故施药日期、次数要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生育期变化而灵活掌握。当抽穗期间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在始花期(扬花10%~20%)施药最好。抽穗期低温、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在始花期(10%扬花)用药。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应在齐穗期用药。要抓住下雨间隙时机进行用药。药械要能保证弥雾,压力和喷孔口径要符合弥雾要求,有连阴雨天气时适当高浓度喷雾。因为赤霉病发生在多雨季节,弥雾和适当高浓度能防止雨水冲刷,可以带来药剂的二次稀释而不造成药剂浪费和流失。特别在下雨间歇时用药更要强调弥雾和适当高浓度。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1.8 kg/hm2,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5 kg/hm2防治赤霉病。如果有多菌灵超微粉或多菌灵胶悬剂,最好用超微粉和胶悬剂,其效果比可湿性粉剂好。另外,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新型杀菌剂戊唑醇和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有显著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生产中应逐步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5.2农业防治   深耕灭茬是减少菌原的重要途径。通过深翻土壤,可以使表面的菌原翻入土壤深处,减少地表菌原密度和小麦感病几率。基肥为主,平衡施肥,足施底肥,尽量少追肥。如需追肥,应该早追。追肥晚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延长了病菌侵染的时间,增加了侵染机会,另外还造成无效分蘖多,加重流行。尽管目前还没有抗病性突出的小麦品种,但品种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特别要选择抗扩展的品种。除了抗性外,选择品种还要考虑如下原则:株高适当;抽穗一致;穗层整齐;花药残留时间短;灌浆速度快;小穗分布均匀。   (作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