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第五期司法行政信息.doc-平昌县司法行政网
【工作动态】
平昌县送法走基层“百千万”宣讲大会正式开讲
厉行法治,普法先行。近日,平昌县送法走基层“百千万”活动第一次宣讲大会在镇龙镇正式召开。县政法委书记、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副组长魏湘太同志出席了宣讲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宣讲大会上,来自司法局、林业局、教科体局和公安局的四位宣讲员就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林业法律法规及森林防火、学生校纪校规和校园安全、治安管理等方面结合案例和镇龙实际宣讲了法律法律和政策,做到了以案说法、现身说法,专业性强、地域性强、针对性强,使到场的镇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第一书记、镇龙中小学师生等1200余人深受教育。
本次宣讲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到场人员的法制意识。通过对到场人员的宣讲培训,再由他们向村社群众、邻里乡亲、父母长辈的宣传辐射,一定能使更多的群众受到法制教育,使更多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达到法治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据悉,平昌县依托六大扶贫片区,县级组建6个宣讲组深入44个乡镇和街道,全年在每个乡镇开展不少于4次的宣讲和文艺演出活动。(李厚蓉 供稿)
土垭:“点线面”结合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土垭乡采取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点、线、面”结合确保普法落地实处。一是充分利用基层普法宣传“点”开展活动。以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和农村惠民政策为重点,利用村、社区的普法宣传平台,面对面向群众搞好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二是以新旧媒体平台宣传“线”深入基层普法。结合远程教育、村村通、广播、短信、法制宣传阵地等媒体平台,通过制作法制宣传栏,法制宣传海报,法制宣传标语、法制典型案例、法制小常识、法制条例等内容,在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公平、正义、权利、和谐等法治理念传播给群体,使广大群众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三是保证“三度”促普法宣传“面”上广泛覆盖。保证普法内容的“广泛度”,各地普法人员通过法制宣传橱窗、标语、悬挂法律横幅、广发法律小册子、发放宣传等方式,将普法内容在各个村角巷落全方面广泛覆盖。保证普法宣传的“宽阔度”,针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常遇的电信诈骗、反拐、交通安全、禁毒等问题,广泛宣传,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防范意识,让“法律种子”倾洒在每一处地方。保证普法工作的“深入度”,坚持以人为本,从本地实际出发,深入关怀广大人民群众知法用法。土垭乡通过发放法律服务公示牌及便民服务工作卡,给老百姓送去农村法律知识读本,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大大提升了普法互助性。(王华 供稿)
【案例选编】
耐心教育不孝子 翻然悔悟尽孝心
对于年近古希的老年人来说儿孙满堂本应过着安享晚年的幸福时光,可对于家住白衣镇某村的吴老太来说,最近却遇到了烦心事。原来,吴老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已出嫁,老伴很早就去世了,是吴老太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二个子女抚养长大。现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吴老太感到非常欣慰。没曾想因外出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大腿骨摔伤,需要住院治疗,不得已将在外务工的儿女们召回来照顾她,可护理了没几天,便因如何医治和护理发生矛盾。儿子认为母亲一直偏心,对她女儿好些,什么事都听女儿的从来没拿他当回事,加上他收入不高,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开支大,无力承担。她儿子便撒手不管,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二十多天过去了连看都不来看一眼。
白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联系上她儿子,认真倾听他的心声,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条款,用法律的权威震慑他的灵魂,纠正其错误行为和认识。又讲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真诚地指出不仁不义不孝的道德缺陷,让他受到良心的谴责,感受到舆论压力。并告诉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总得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好的形象,再想想她母亲这么多年来的辛劳,应多体谅她,通过多次的说服教育。吴老太的儿子终于解开心结,翻然悔悟,并承诺一定会好好照顾母亲,再不给她添堵,让她安享晚年。吴老太的烦心事终于得到圆满化解。(胡秀娟 供稿)
女子借出42万没打借条 凭微信聊天记录打赢官司
借出42万余元且没立字据,结果被赖账,朱女士去年底把李先生告上了法庭。朱女士借出的款项,只有银行转账记录,没有最关键的借据,她能打赢这场官司吗?法院采信了律师提供的朱女士微信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等证据,判令李先生归还款项和利息。
2013年6月,朱女士在广州务工时认识了李先生,双方后来成了朋友关系。朱女士说,李先生因资金周转,从2014年1月开始向她借款。当月,朱女士分三次共转账421259元到李先生的账户里。
2015年11月5日,朱女士以李先生拒不还本付息为由,将李先生起诉到法院。朱女士称,因碍于面子,当时借款给李先生时,双方并没有立据为证,只有自己曾在微信和电话里多次向李先生追讨借款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