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和现状解析.docVIP

土茯苓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和现状解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茯苓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和现状解析

土茯苓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和现状解析   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Roxb. 的干燥根茎。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疮、痈肿、瘰疠等。由于其功效独特,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关于土茯苓的生药基原、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研究逐渐增多,基本能够系统阐述其临床疗效,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土茯苓的加工炮制,历代本草都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记载。各产区土茯苓加工炮制随意,市售土茯苓饮片质量参差不齐。为了阐明土茯苓的加工炮制机理,规范化加工方法,保证饮片质量,现对土茯苓的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探讨。   1 来源考证   “土茯苓”之名出自于《本草纲目》,以“禹余粮”之名始载于《名医别录》,又名红土苓、冷饭团、山遗粮、山奇良等。全国各地所用的土茯苓混淆品众多,通常为同科菝葜属和肖菝葜属多种植物的根茎。2015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 的干燥根茎。   2 采收时间   土茯苓采收时间文献记载差异很大,有“春夏”( 《本草纲目》) 、“夏秋”( 《中药辞海》) 、“秋冬”( 《中药大辞典》《中华道地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年”( 《中华本草》)。各地的炮制规范规定也不尽相同,河南、浙江、福建为“夏秋二季采挖”,山东、全国炮制规范为“秋冬二季采挖”。根据根茎类药材“二八月”采收的传统经验,土茯苓采收应该是秋冬或初春采收为佳。   3 产地加工   3. 1 洗净去须土茯苓根茎带有须根,形状不规则,采挖后带有泥沙,需要洗净,去须,1977 年版《湖南省中药炮制规范》要求“去芦”。   3. 2 浸漂有文献记载土茯苓产地需“清洗浸漂”( 《中华本草》),各地炮制规范并未收录此种方法。   3. 3 煮烫有文献收录了土茯苓鲜品“煮烫”后切片( 《中华本草》《中药志》),此法未得到普遍认可,各地炮制规范亦未收录。   3. 4 去皮《图经本草》记载土茯苓“削皮焙干”,后世也有“剔去外皮,整个晒干”的加工方法。目前湖南、广州等地供出口的加工品是完全去皮,南方菜市场现卖的鲜土茯苓,主要煲汤用,也是当场去皮或自行去皮。各地炮制规范及2015 年版中国药典并未收载去皮加工方法。   3. 5 趁鲜切片土茯苓根茎木质化程度高,干燥后难以切片,故多采用产地趁鲜切片的方法,规格有薄片,1983 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为“极薄片”。目前市场流通有薄片和厚片2 种规格,厚度不一。2015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薄片。   3. 6 干燥产地鲜土茯苓片和茯苓个药材一般可采用晒干,1977 年版《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为“阴干”、焙干( 《图经本草》) 、微火烘干等形式干燥。1977 年版《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认为不宜晒,晒后变红。蒋赣等比较了热风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和低温吸附干燥对土茯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干燥速率最快,产品具有较好的复水性,而低温吸附干燥在产品的黄酮成分保留和外观色泽方面具有优势,认为微波干燥和低温吸附干燥是土茯苓切片干燥较为理想的方法。何艳君比较晒干、阴干、35 ℃烘干、55 ℃烘干、85 ℃烘干、105 ℃烘干6 种不同初加工工艺条件下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土茯苓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35 ℃烘干。2015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为“干燥”,按照通则解释,上述方法均可。   4 炮制   4. 1 净制土茯苓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净制后进入下一道炮制工序,各类文献记载一致。   4. 2 软化土茯苓干燥药材质地致密,很难浸润,故需加水长时间浸泡。用水浸漂,夏日每日换一次水,春秋2 日换水一次,冬日可3 日换水一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1980 年版甘肃《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用水浸泡7 ~ 15 天,酌情换水,泡透捞出”。1974 年版《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要求“每日换水1 ~ 2 次,泡透为度”。1988年版《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录了“蒸透”软化,冉懋雄等也收录这种方法。   4. 3 切制软化后的土茯苓,可以切薄片,2005 年版《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为“厚片”〔14〕,1974 年版《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要求为“顶刀片0. 6 ~ 1 mm 厚”。   4. 4 干燥土茯苓切片后可采用晒干等方式干燥。   4. 5 炮制方法《普济方》中记载有“炒”制,《说约》中记载有“米泔水浸”制法。现多用生品。5 饮片规格土茯苓由于产区品种和加工方法差异,形成赤土苓和白土苓两个规格。李时珍认为“色白者良”,《本草从新》记载“有赤白二种,白者良”。现代一些文献认为“淡棕色、粉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