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证据的可信度.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证据的可信度.ppt

相关性 ≠ 因果性 * 相关关系: 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关系叫,有如下两个特点: (1)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2)现象之间数量上的关系是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两个变量A和B具有相关性,其原因是有很多种的,并非只有A→B或者B→A这样的因果关系。一个很常见的导致相关性的可能性是A和B都是同样的原因造成的:C→A并且C→B,那么A和B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能说A→B或者B→A。 虽然原因确实先于结果出现,但先于结果出现的还有很多种其他东西,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引发结果的原因。 相关性 ≠ 因果性 * 最近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吸烟可抵抗流感”。研究人员分析了525个烟民,结果发现67%的烟民在过去三年里从没有得过流感,他们推测说香烟燃烧时产生的尼古丁杀死了流感病毒。 在打算采取吸烟来预防流感之前,你应该思考一下相关性 ≠ 因果性。 解释一:吸烟确实杀死了流感病毒 解释二:从来不受流感病毒侵扰的人更有可能会继续吸烟 解释三:吸烟和不患流感是由于第三种因素,例如吸烟后经常洗手阻碍了流感病毒的传播。 解释四:不常患流感的人有吸烟的倾向,而吸烟有可能影响到一些潜在的疾病。 * 干扰性原因带来的常见逻辑错误 在此之后,由此引起错误: 仅仅因为B在A之后发生,就认为B是A引起的 典型案例:每次播放郑少秋拍摄的电影,比如《大时代》,香港股市就下跌。所以存在“丁蟹效应”。 分  析:丁蟹效应是典型的事后归因,在人分析自己的错误过程中常常会犯这种错误。 在此之后,因是之故 * 务必记住: 不能仅仅由于一件事情紧接着另一件事情发生,就认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这有可能只是个时间上的巧合。 典型案例: 闪电总是在雷鸣之前发生,所以闪电引发雷鸣。 人们通常先刷牙洗脸之后再睡觉,所以刷牙洗脸是导致睡觉的原因。 根据被告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之人,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 在此之后,因是之故 * 常见情况: 政界和商界领袖们喜欢使用这种“在此之后、由此引起”的推论方式,尤其是当这种推论符合他们的意愿时。例如,在承担了领导者角色之后,如果发生了好事,他们就倾向于认为是由自己的领导引起的,如果发生了坏事件就把责任归咎到其他方面。 哈瑞一定是名非常优秀的教师;自从他来到我们大学,我们球队的成绩进步非常显著。(但是有可能当哈瑞来到时,这所大学正好决定使学校的体育预算经费翻一番。) “自从最高法院做出给予被告更多权利的决定后,犯罪率就不断地上升。”(但是有可能自从最高法院做出这项决定后失业率也在上升。) * 干扰性原因带来的常见逻辑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 是一种常见的偏见,当我们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我们更倾向于从内在因素(他人的人格特征)找原因,而不是从外在因素(环境的力量)找原因。 典型案例:假设你和一位朋友约定7点会面,谈一件重要的事情。现在是7点半,朋友还没出现,你会抱怨到:“这个人人品真差!他就不能上心一点吗?” 分  析:事实上,因为信息不足,你并不能确切知道迟到原因,或许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绊住了他,使他不能准时来这里。 干扰性原因带来的常见逻辑错误 * 解析:理解“基本归因错误”的关键是把握住“人们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忽视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A项中,是小张自己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内在特质,而不是别人把小张没考好归因于他的内在特质——笨;B项,是把行为归因于所处情景,没有归因于内在特质;C项中,小李把丢钱包归因于自己的内在特质——粗心大意,不符合定义的主体要求,而他的同学又把丢钱包归因于所在情景。所以,只有D项为正确答案。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 下列属于基本归因错误的是( )   A.小张考试没有考好,他觉得自己真是太笨了。   B.小张考试没有考好,他认为不是自己没有学好,而是老师出的题太偏了。   C.小李在街上丢了钱包,回来后很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而他的同学小张安慰他说只是那个地方太乱了,本来小偷就很多。   D.小李考试没有考好,小张认为一定是小李平时不努力,而实际上小李最近家里出了点事,对他的情绪有些影响。 干扰性原因带来的常见逻辑错误 * 客观事实: 有的学生是某个老师教不好,换一个老师可以教好的;有的学生是某个学校教不好,换个学校可以教好的;有的学生是学校老师都教不好,长大后社会可以把他教好的;有的学生是社会也教不好,到监狱改造好的;也有的学生是监狱也改造不好。 校长批评老师常用语: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这是一柄高悬在教师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让老师郁闷不已。这句话据说是自浙江上虞人陈鹤琴(1892~1982)说的,据称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原因 *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种基本的信念,觉得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在分析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