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地球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
§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表面特征
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Atmosphere、Hydrosphere、Biosphere)
(一)大气圈和大气环流
影响的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是靠近地表对流层中的空气。对流层空气的温度湿度,是气候的主要标志,不同气候条件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不同。同时空气的流动——风是直接的外动力。
成分:N、O2、CO2、H2O
2 . 大气环流
对流层空气温度受地面辐射的影响: 地面T↑ 高空T↓
赤道T↑ 两极T↓
大气环流: 赤道—— 高温、低密度的气体上升,在高空向两极运动
两极—— 低温、高密度、气体沿地面向赤道运动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各伟度上线速度不同,赤道最大(1600公里/小时)两极为零,此差异造成运动物体受偏向效应(偏向力)。
地球自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作用于地表一切运动物体的力。结果是沿前进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大气环流非正南正北。
河流北半球,右岸侵蚀;南半球,左岸侵蚀。
(二) 水圈和水的循环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咸水、淡水)
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蕴育了生命,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陆地、海洋中的水由太阳蒸发至空中,再经降水回地表。从这个意义上水的循环,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褐”。
(三) 生物圈
包括水圈及地表生存的生物,甚至地下—几百~—3KM,仍有微生物。生物的出现在水、气圈形成之后(地球年龄46亿年,大量动物7-8亿年)。生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中比较活跃的因素。一方面自身作为动力参于,另一方面间接改变环境O2、CO2含量,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
二、地表特征
形态: 赤道半径a 6378.245KM
两极半径b 6356.863KM
面积: 5.1×108 KM
最高点: 8848.13m 珠峰
最低点: -11033m 马里亚纳海沟
海陆分布: 海71% 陆29%
(二)、海底地形: 大陆边缘、 大洋盆地、 洋中脊
1.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为海水覆盖。
包括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tie)、大陆坡(continental shone)
大陆基、海沟(trench)及岛弧(island arc)。0.1°,一般指水深200
米的水域,宽度:我国为100-500KM;日本为4-8K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倾斜部分,平均坡度4.3°(最大20°)
宽度20~90KM ,平均28KM ,常见横切大陆坡的海底峡谷。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比较平坦的地区,大面积覆盖了堆积物。
海沟与岛弧:无大陆基发育的海底(太平洋北、西部)常发育一系列岛屿,无论岛屿本身形态还是把它们连接起来都成弧形,称为岛屿,在岛弧靠大洋一侧,常发育几乎平行的巨形凹地,深约6000米,称海沟。
岛弧与海沟总是平等伴生的。在板块构造学说中,被认为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地方。
大陆边缘类型:
⑴被动性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无海沟]
大陆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大洋盆地
⑵主动性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有海沟]
安弟斯型:大陆 大陆边缘山脉 大陆架和大陆 海沟 洋盆
日本海型:大陆 边缘海 岛弧 海沟 洋盆
2.大洋盆地: 海洋的主体部分,水深4000~6000米,平坦坡度1/1000。
3.洋中脊: 屹立于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于四大洋,连绵数万公里,是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中部有明显裂隙——中央
裂谷。洋脊高2~ 4KM 宽1000~4000KM,垂直于洋脊延伸方向,被系列横向断裂错开。
§2. 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内部构
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重力
主要由于万有引力造成
重力值:
F = K·M1M2/R2 ——地心引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