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直流耐压试验;介损正切测量解说.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4.3 直流耐压试验 一、原理、接线和方法 与泄漏电流测量原理、接线和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在于直流耐压考验的是绝缘的耐受程度即电气强度,试验电压更高,能发现低电压下绝缘中不易暴露的局部 性缺陷。 二、特点:(与交流耐压比较) 1、流过的是泄漏电流而非容性电流,设备容量大大减小; 2、能发现工频耐压不能发现的缺陷; 如电机定子端部绝缘缺陷,直流下其电位分布较为均匀,离槽较远处绝缘承受的电压较高,更易检查出其中缺陷。 三、试验电压及加压时间 1、试验电压: 参考交流耐压值及运行经验 对发电机定子:2~2.5UN; 电力电缆:3~10kV取5UN,20~35kV取4UN,更高电压取3UN。 4、对绝缘的考验不如交流耐压接近实际和准确,等效性 不易确定。 3、介损小,不会发热;直流下局放较弱,对绝缘损伤小; 2、直流高压测量: 高压侧测量和低压侧测量 高压侧: 静电电压表; 电阻分压器,配合高内阻低压测试仪表; 用高压电阻与微安表串联测量。 低压侧采用低压交流电压表: 直流电压(峰值)= ×交流表读数 3、加压时间: 一般试验电压下5~10min 4.4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一、定义 交流下流过绝缘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比值。 二、指标特点 灵敏度高、有效性好 例:好油 EJ1=250kV/cm, 坏油 EJ2=25kV/cm, EJ1∕EJ2=10 四、测试原理及接线 1、设备: QS1型西林电桥(平衡型); M型介质测试仪;高精度自动介损测试仪。 西林电桥特点: 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重复性好、携带方便 三、能(不能)发现的缺陷 能发现的缺陷: 整体性缺陷(全面老化、整体受潮、绝缘分层 和小电容试品中贯通和未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不能发现的缺陷: 大容量设备中局部小缺陷 QS1型西林电桥实物: 高精度自动介损测试仪: 取 所以: CN为标准电容,50PF 则 2、西林电桥原理: 电桥平衡原理 电桥调节平衡后,有 把各阻抗表达式带入上式,根据实部和虚部相等的原则,整理得 (2)反接线 特点: 测量臂承担试验电压, 方便性及安全性不好; 易受外界电磁场干扰 适用条件: 被试绝缘一极接地 试验电压: 3~10KV,尽量接近额定电压 3、接线: (1)正接线 特点: 测量臂承担电压低, 操作安全;准确度高; 适用条件: 适用于两极对地绝缘的设备测量 1、杂散干扰: 高压引线的杂散电容;电晕漏导等 抑制措施: 将测量臂、检流计、电桥引出线屏蔽 五、结果判断 1、比较历史变化值; 2、同类设备比较; 3、与规程值比较 GB: 35 KV充油CT, ≯3%; 35 KV充胶CT, ≯2% 六、测试影响因素及抑制措施 3、磁场干扰: 附近有漏磁通较大的设备或电流较大的回路 抑制措施: (1)倒换检流计,正反位置两次测量,取平均值; (2)远离干扰源; 2、电场干扰: 附近高压带电设备对桥体的杂散电容 抑制措施: (1)屏蔽法;(2)倒相法;(3)移相法 4、试验电压的影响: (1)良好的绝缘在额定电压内, 几乎不变; (2)存在空隙或气泡,当电压大到 足以引起气泡游离或发生局部放电时 , 随U升高迅速增大,电压回落时游离比上升时更强一些; (3)受潮后,电压较低时 已相当大,电压升高时, 介损急剧增大;电压回落时也要比电压上升时更大一些。 原因是介质温度因发热而提高了 一般测量时应使试验电压接近试 品的额定电压。 5、试品电容量影响: 对小电容试品(套管、互感器等) 能有效发现局部集中性缺陷和整体 分布性缺陷。 对大电容量试品如大中型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缆,只 能发现整体分布性缺陷,应尽量分解成几个彼此绝缘的部 分分别测量才更有效。 6、表面泄漏电流影响: 表面泄漏电流对 的影响与试品容量有关,对套管、 互感器等小电容试品影响较大。 测试前应擦净表面积污和水分,必要时绝缘表面接屏蔽 七、注意事项 1、尽可能将试品分解开,进行分部测试; 2、注意消除试品表面泄漏电流影响; 3、避免高压引线产生电晕; 4、绕组首尾端应短接,消除电感和励磁铁损影响; 5、考虑温度并记录、换算。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