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与“义”.doc
“利”与“义”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描述的虽是天下人来来往往争相追逐货殖之利的热闹场面,但用来概括战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财富的追慕,亦妥妥帖帖。
中国社会经过春秋时代近三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改革与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展露出了新气象。由于战国群雄并立,彼此争战不已,因此,各国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富国强兵,而纷纷在制度上进行变法改革,有雄心的君主们都有一个强国梦:魏国任用李悝进行变法,楚国任用吴起进行变法,韩国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齐国用邹忌进行改革,秦国则任用商鞅作为变法的总设计师。
各国的变法与改革,首先催生了官僚制度,其最大特点表现在官员的选任上。在这之前的春秋时代为贵族政治,各级官职都由诸侯、卿、大夫、士这些等级分明的贵族担任,并赐封他们土地及其人民,遂成“世官世禄”,世袭的贵族们担任各级官职并享有所封采邑的收入,势位与财富一体,普通平民虽有才能也无由染指――血缘才是硬道理;但战国时,君主不再以血缘而是以才能来选任官员,商鞅变法规定,过去的贵族若无能力建立功勋将不再被承认是贵族,爵位与封赏只赐予那些能在战场上砍下敌人脑袋的人。更重要的是,被选任的官员不再像春秋时代那样被赐予土地与人民,而是施行俸禄制――给他们发工资,例如在秦国,工资最少的,“岁俸不满百石”,即年薪还不到一百石,多的则可达五六百石。《荀子?议兵篇》中称这种方法为“佣徒鬻卖之道”,也就是说君主和臣下之间变成了一种雇佣买卖关系,正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中所说的“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一制度的先进性在于,从此作为雇主的国君可以随时让那些政绩不佳、考核不及格的官吏走人,对那些卖力的臣子,则赏以闪亮的黄金作为奖励。这样君主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臣下,更灵活地选贤任能,把官僚的任用和罢免权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其次,制度上的变革,尤其是其中有关生产和经济的制度变革,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李悝提出了“尽地力之教”的措施,商鞅制定了大力提倡农业耕织的政策,再加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因此,更多的粮食被生产出来。“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吕氏春秋?上农》),这使得当时的粮食和社会财富,已可以用来养活更多可以不从事农业生产的“闲人”。随着物资的丰富与财富的积累,商业活动在战国时期也兴盛起来,一些地区的人“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史记?苏秦列传》)。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富可敌国,势力可与王侯抗礼。经济与商业的发展,亦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和思想的繁荣,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从事思想与知识的生产,他们成为被称为“士”的这一阶层的主体。
战国新的士阶层的产生,与春秋贵族等级社会的解体、战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彼此流动,都直接相关。“士”原本隶属于统治阶层,是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在春秋末期,贵族政治衰落,“士”阶层出现了上下流动的现象。一方面没落的贵族及其后裔失去了官爵和封邑,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生存,沦落为士;另一方面由于学术、教育在民间起,思想与知识不再为贵族所垄断,使得普通的平民也能借此获取富贵,上升为士阶层。这一阶层,广义上虽也包含侠士、术士之类,但主体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历史上被称为“诸子”。
战国变革的滚滚潮流,给这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比以前更多、更宽阔的追求富贵的途径。官员选拔任免制度的变革,为普通人提供了通过仕宦而获取富贵的机会。面对君主俸禄的召唤,面对权势与财富的诱惑,身负思想与知识的士人阶层,对仕宦之“利”的态度却人各不同。商鞅离开魏国求仕于秦国,为了得到秦孝公的任用,一方面结交阉人景监,另一方面向孝公倾其所怀之货――帝道、王道和霸道,多次察言观色后投孝公所好,遂将霸道高价贩卖出去。然而细读《史记?商君列传》,可知商君本意原不以霸道为尚,但在利禄之前竟尽弃己说。此后,商鞅带兵与魏国交战,竟然利用他过去与魏国统帅公子?的朋友之信,欺杀魏军,背信弃义。在商鞅看来,只要有“利”,就可以不择手段去攫取。商鞅也确实达到了目的,不仅封邑十五,而且在秦国为官,秦人畏之甚于畏君,势位富贵可谓极矣!作为法家的另一人物韩非,对商鞅之道也十分认同,还进一步发展了“好利”理论,他认为好利是人的天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只剩下了利益关系:“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韩非子?备内》)韩非认为不仅一般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即便是父子、夫妻、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彼此之间都是功利算计的利益关系:“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韩非子?难一》)
然而,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