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VIP

精·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A.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 C.浪漫与现实 D.科学与民主 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 ) A.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 C.孔子主张 D.封建专制 4.(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的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5.“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话诗,此诗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6.(2012·杭州高二检测)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运动( ) A.形成了思想解放 B.打倒了传统的权威 C.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D.否定了封建王权 7.(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C.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D.导致文学革命的发生 8.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9.(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4)材料三对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提升组】 10.(2012·济南高二检测)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11.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