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余光中之
余光中小传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称自己是文学上的“多妻主义者”,他说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间,而这条线是用华文穿起的。?余光中近年来已被台湾艺文界尊称为“诗翁”,他创作的诗歌超过一千余首。但提起余光中,许多人都会立刻联想到他的名篇《乡愁》。的确,在诗人超过一个甲子的创作生涯中,最流行,最多人懂,传遍华人世界的作品是《乡愁》,人们甚至因而称余光中为“乡愁诗人”
已谱成20多种歌曲?
《乡愁》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诗人说,至今他的所有诗作中,最流行的始终是这首。1992年余光中首次到大陆,有人告诉他,199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人唱谱成曲的《乡愁》,之后这首诗又收入中国的教科书,余光中说,这些年,有不同作曲者将《乡愁》谱成20多种歌曲。
余光中说:“其实我写过很多关于乡愁题材的诗,《乡愁》只是其中一首,它之所以这么流行,那么受读者喜爱,除了许多读者有情感上的认同,还因为这首诗的诗歌语言单纯,顺口记,只要背一段,四段都能背,而且这首诗也很容易谱曲。”?
诗人说,《乡愁》应该是写于1971年,那时候,海峡两岸尚未开放,两岸人民不相往来,当时台湾人想要回大陆探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且那时大陆又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家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中国去,他是在十分绝望的情况下写了《乡愁》这首诗。?
余光中说,对他而言,乡愁并不仅是地理的,也是文化的,历史的。他一生诗作中亲情、爱情、友情、怀古等各种感情都写过,一些咏古今人物的作品为数也很多,甚至同样的人物题咏再三者也不少,例如屈原写了6篇、李白写了4篇、苏轼和甘地各写3篇。?
“四度空间”以华文联系?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也写评论,仅在台湾出版的著作就有约50种。写作之外,余光中也从事翻译,在翻译上亦有建树,最广为人知,影响最明显的译作是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史东(IrvingStone)原著的《梵高传》。此外,余光中早年即将王尔德戏剧引介给华文读者,翻译过的王尔德戏剧包括《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这些译作目前仍然是市面上王尔德戏剧中文版较重要的版本。?
余光中既称自己是文学上的“多妻主义者”,又说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间。说到这些年悠游“四度空间”的感受,余光中说,不论是写诗、散文、评论或是翻译都是由华文这条线穿起。他以华文写诗、散文和评论,将英文翻译成华文,这些全基于对华文的热爱。他说,“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好处是,不想写诗的时候可以写散文;从事翻译的好处是,不想创作的时候,可以随时提笔翻译。?
持续创作至今?
许多作家到了晚年都已停笔或是减少创作,但年过80的余光中,创作不但持续至今,而且源源不断。新加坡青年书局两个月前出版的《余光中选集》就收录了他写于60岁至80岁的新诗、散文和评论。?
余光中曾说:“我这一生,自从写诗以来,只要一连三月无诗,就自觉已非诗人。”去年,台湾文艺界为余光中举办八十大寿贺寿会,九歌出版社还特意为他出版三本新书,分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