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光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專 題 講 座
演講主題:
演 講 者:秦麗花 博士
講介紹:
學歷:台南師院初教研究所碩士 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南大學、高師大特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小普通班教師 啟智班教師 不分類資源班老師
三年內演講有關教學檔案及行動研究相關主題200餘場。
曾在屏東縣利用三年時間實地帶領老師們做行動研究,
每梯次六個月,從問題鎖定、解決問題討論、執行修正、
到行動研究報告撰寫、發表,三年共發表87篇,
教育局彙整成行動研究專刊,並發與教師著作證明。
91學年度財團法人臺灣省學產基金會委託專案(第一名),
影響不同閱讀理解、圖形空間能力兒童數學閱讀理解的因素探討。
現職:高市內惟國小資源班教師 高師大特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相關專題研究論文十餘篇,曾獲教育部優等獎、行政院傑出研究獎
國民小學數學診斷測驗、數學學障兒童適性教材設計(台北:心理)
從主題探索邁向專題研究、文字連環砲—做個認字高手(高雄:復文)
教師如何製作教學檔案、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出版社)
(獲91年度學產基金會特優獎)...等。
專題講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論 文 發 表
龍貓班的鴨子─探究5-6歲幼兒測量概念
的發展歷程
劉曉晴
台中市愛彌兒幼教機構師
1.老師的角色的成長學習。2.教學態度的轉變
綜合本研究結果,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給予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關鍵字:幼兒測量概念、解決問題、行動研究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認為幼兒學習並非教師思維之套用,而是引導出幼兒天生的思維方式,那麼,幼兒一定要從許多嘗試錯誤的經驗中,才能建構出他自己的數學思維出來,
本著如此的信仰,帶這群孩子由小班帶到現在的大班。
這學期的課程的主題是『鴨子』,從開學九月初到隔年的一月底,走了一學期,總共走了三個方案:1.第一個方案是『秤鴨子的重量』--因為孩子飼養的鴨子長大了,我和孩子想要知道到底鴨子大了多少,所以有此方案產生,是屬於數學領域的重量概念發展。2.第二個方案是『建造鴨子理想的家』--本篇所要討論的就是此方案。由於鴨子隨地亂大便與體形增大引起孩子想要幫鴨子建造一個鴨子的家,並利用竹子建柵欄,在量出柵欄與柵欄的間距過程中,發生了許多的問題,在解決問題與探討過程中,使我產生探究孩子測量概念的想法,是屬於測量概念的發展。3.第三個方案是『立體鴨』--是把圖畫平面鴨經過設計轉換成為比例一比一的立體鴨,是屬於空間轉換的概念發展的歷程。
我想要探究孩子測量概念的發展歷程,與在五歲大班孩子測量概念到底何處是此年齡層的極限,這是我想知道的,由孩子自發的活動中引發我有此的想法。因為我就是這群孩子的老師,行動研究是最適合我目前的方式,所以我就著手探究此孩子的測量概念的歷程脈絡。
由於目前我對於孩子的測量的概念仍未正確獲得了解,所以想藉由教學觀察幼兒在在自然學習的情境中測量歷程的脈絡。除此之外,我對於主題教學過程中激發孩子對於數的思考及運用感到有興趣,因此將試著給孩子更大及彈性的空間與時間,讓孩子在學習時發現問題時能夠主動的參與解決問題。同時提供多元的教材讓孩子遇到問題時能運用所接觸到的教具及物品進行有效的改善及解決。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要探討本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究幼兒測量概念發展和表現。
二、探究幼兒進行測量時轉變的歷程。
三、探討幼兒如何運用數概念解決主題課程中發生的問題。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因著上述的研究目的引發下列三個問題:
一、5-6歲幼兒測量概念發展歷程為何?
二、孩子在進行數的測量過程中其轉變歷程為何?
三、在主題課程進行中,幼兒如何運用數概念解決發生的問題?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測量(measurement):
測量(measurement)就是把待測定的量與一個作為標準的同類量進行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