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纵使时光留不住.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香梅:纵使时光留不住   一生跌宕传奇,陈香梅希望通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会,延续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   现年90岁的陈香梅,每天早起的要事之一是看报纸。   《世界日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国际新闻版面,她都会认真关注。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新闻,以及中美关系的报道。   在她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寓所里,每天有很多人登门拜访。有从中国大陆来的,有从台湾来的,还有很多华侨。来访者或请她接受采访,或和她讨论组织活动,或请她为各种开幕式题词,撰写贺联。晚上时常有人请她参加宴会,大使馆也会邀请她参加展览或者纪念会,发表演讲。在小女儿陈美丽看来,母亲“虽然年纪大,但是相当忙”。   2015年8月底,陈香梅在陈美丽的陪同下回到中国,参加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随后,她沿着“飞虎队”战斗过的地方,一路寻访了湖南芷江、广西桂林、柳州等地。   这些地方,是她的记忆所在,也将是她创办的基金会今后的关注重点。   “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裔”   70多年前,陈香梅从香港跋涉辗转入读岭南大学,后来考上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以该社第一位战地女记者的身份采访“飞虎将军”陈纳德并报道战事,两人由此相识相恋。   1947年圣诞节前夕,23岁的陈香梅与54岁的陈纳德在上海虹桥举行了婚礼,成为轰动海内外的一段佳话。   “我跟我先生陈纳德将军的感情非常好,虽然他已经过世了,可是我们两人共同的工作,两人的感情,能有一些报道,使得大家认识那一段过去,是非常必要的。”在北京王府井的一家酒店,陈香梅告诉《中国慈善家》。   她身着一件红色西装外套,配以闪亮的胸针,裤子和鞋子都是玫红色。眉形高挑,还画了眼线。客厅中摆放着各色鞋子,其中一双是鲜艳的彩虹鞋,鞋沿一溜儿铆钉。还有一双红色的鞋子,上面镶满了金属亮片。   在陈美丽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上班。上世纪50年代末,陈纳德将军去世后,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由闲适的路易斯安那州搬到了首府华盛顿。有一次陈美丽问她,为什么要戴那么多首饰,她回答,“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裔,不要让他们看不起中国人。我应该代表,中国人也是很能干的。”   刚到华盛顿时,陈香梅在一所大学里从事翻译工作。考虑到这一工作不能更好地传播她与陈纳德经历的那段历史,她转而从商、从政,“她成功得很快,十年之内,大家都认识她了。”陈美丽说。   陈香梅对于如何保持健康与活力,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她喜欢跳绳,早年间每天都要跳两百下,五年前减到五十下,现在“高兴的时候”依然会跳。   陈纳德一直在她的心中。“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对促进中美两国关系做了很大努力。他就是觉得,有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去做,我个人也很受他影响。”   多年来,她通过书写保持着自己对历史的鲜活记忆,先后出版了五十余部中英文作品,其中《一千个春天》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美十大畅销书之一,前后加印几十次,并译成多国文字。目前,新的回忆录仍在创作当中,“因为写作使大家了解到(历史的)情况,在这些方面能做一些事情,也是非常好的。”   她说,“历史很重要。历史是一个教训。”   “专业地操作公益这样一份事业”   现任陈香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的师艳丽,因为教育和陈香梅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师艳丽在太原创办了一所学校,并担任校长。做过医生的她,发现当时的教育体系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关注点不在学生身上,个体的生命被大家冷落了。”她以学生为中心尝试了很多教学改革,被媒体报道后,陈香梅想办法联系上了她,并邀请她到美国。   那是1996年8月。师艳丽不知道陈香梅是谁,接到邀请函之后,她看了陈香梅的传记和资料,了解到要见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艳丽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很震撼。这么样的一个人,做了这么多工作。”   在美国,陈香梅问师艳丽为什么要如此投入教育。“没有为什么,就是发现教育里有问题,我只是想把它改过来。”师艳丽回答。   慢慢地,师艳丽了解到陈香梅更多。在美国打拼数十年,陈香梅以自身努力,成为第一位入驻白宫工作的华裔,曾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等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促进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交流。   “这么多年她帮助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发展,她成功了,也想要帮助其他人成功。”师艳丽理解了陈香梅为什么要关注教育的源头。“她一直在促进中美之间的了解―中国人想的是什么,美国人想的是什么。而要加强了解,她认为教育是基础,要提升国人素质。”   在香港圣保罗女子书院读书时,陈香梅曾做过一段时间教师,给低年级同学授课。她曾在自传里回忆这一工作是“有益”的。接受采访时她亦表示,“我觉得教育能使一个国家的人民更多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