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经略与地方社会.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疆经略与地方社会   【摘要】   清中前期,广西土司地区的移民开发,一方面促进了土司地区社会的进步发展,也引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一过程,既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开发,融入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过程,也是清政府的政策未能解决好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广西土司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的结果。   【关键词】广西;土司地区;移民开发;清中前期   【作者】梁亚群,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 541001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1-0124-008   FRONTIER GOVERNANCE AND LOCAL SOCIETY:   Preliminary Study on Resettlement of Guangxi Chieftain   Area in Early Stage of the Mid-Qing Dynasty   Liang Yaqun   Abstract:   The Resettlement of Guangxi chieftain area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id-Qing dynasty promote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local chieftain area on the one hand, and brought many social problems on the other. This was not only a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the Western Guangxi minority area developed and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unitary state, but also an outcome that policie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couldnt well solve problem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ocal chieftain area of Western Guangxi under speci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Key Words: Guangxi; local chieftain area; resettlement; early stage of the mid-Qing dynasty   清中前期的广西土司地区指历史上广西土司集聚的位于广西西部泗城府、庆远府、镇安府、太平府、思恩府以及南宁府的一部分,大致为今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以及南宁市与柳州市的一部分。移民开发是历代政府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清初至道光三十年(1850)之前,对广西土司的大规模改土归流以及前所未有的经济建设高潮而引发的移民高潮,对广西土司地区的开发与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广西土司地区移民的研究,苏建灵、马汝珩、成崇德、黄海云、古永继、范玉春、郑维宽、李闰华等学者的相关论著中已有所提及,著作主要有苏建灵:《明清时期壮族历史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马汝珩,成崇德主编:《清代边疆开发》(下册),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论文主要有范玉春:《红水河流域汉族移民初探》,《广西民族研究》,2000(3);古永继:《元明清时期广西的外来移民》,《广西民族研究》,2003(2);李闰华:《移民垦荒与广西经济转型(1644―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3);郑维宽:《宋代以来客家移民开发岭南西部边疆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广西地方志》,2013(5)。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清中前期广西土司地区的移民开发活动、存在问题及政府的对策进行系统梳理,希望能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一、外来移民在土司地区的开发活动   (一)垦荒务农   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鼓励垦荒、免科减赋,地丁合一等政策。由于政府重视垦荒屯田,广西各级官员莫不积极“招集流移,劝垦荒田”[1]卷253,宦绩录十三,清康熙七年(1668)、雍正元年(1723)、十二年(1734),乾隆二年(1737)、十年(1746),镇安府地方官员先后安排5批外地流民在镇安府治地垦荒。[2]614乾隆年间,镇安府知府赵翼曾载:“瘴毒尤甚,入其境者,遂无复生还之望”,“今人烟日多,伐薪已至三十里外,是以瘴气尽散”[3]卷三。可见当时镇安府的人口已增加不少。据周去非《岭外代答》载,过去庆远府“深广旷土,弥望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