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真能叫座”.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先生真能叫座”.doc

“鲁迅先生真能叫座”   1920年8月6日,鲁迅在日记里写下,“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马幼渔即马裕藻,浙江鄞县人,和鲁迅算是同乡。190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他曾经和鲁迅等人一起去听过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1911年回国后,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1913―1915年任北京大学文预科教授兼法预科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讲授文字音韵学。马幼渔为鲁迅送来的正是北大讲师聘书。   敬聘周树人先生为本校讲师,此订。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中华民国九年八月二日。第一百六十一号。   在由京师大学堂改革而来的北京大学,讲师并非比教授低一级的职位,而是非常设教席。根据教员担任教科钟点办法,教员中有官员身份的,不得为本校的专任教员。因而有些讲师的资格水平本来很高,但因为在其他机关有专任职务,每周只能来校担任几点钟的功课,也叫讲师。视所授课程的难易程度,讲师的待遇从每小时2至5块银圆不等,不上课一般没有薪水。当时还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的教育部佥事周树人自然属于此列。   红楼又叫沙滩大楼、大红楼,是北大废门改系后文法学院所在地的第一院,1916年6月,向比利时仪品公司贷款20万元兴建而成。鲁迅自1920年12月24日始,每周抽出一个下午到红楼,讲一个钟点的“中国小说史”,因而自嘲为“教一点钟的讲师”。直到1926年7月离开北京去往南方,他前后为北大辛勤工作了六年。1929年、1932年两次北上探亲时,也曾应邀作讲演。   红楼一、二层目前对外开放,为北京   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馆区,二层有一个复原的大教室,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是鲁迅讲的中国小说史,下面稀稀落落摆着三十来张椅子,有靠背,扶手一律在右,均是质朴的原木色泽,毫无浮躁之气。   鲁迅在红楼授课的时候,刘毓?P讲词史,吴梅讲戏曲史,课程指导书上印的讲授小说史课程的教师名字是周树人。刚开始,报名上这门课的大概仅有十名学生。虽然1918年5月15日《狂人日记》在《新青年》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新潮》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新文学从此发端,但鲁迅的名字还不那么为大众熟知。当知道鲁迅就是在大教室讲中国小说史的周树人后,报这门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走道内都站满了校内校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生,讲台周围也不得不安上位子,还是有很多学生只能袖手旁立。   鲁迅仰着冷静苍白的面孔,走进大教室,刚才还是满耳喧闹声,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他站在讲桌边,用锐利的目光望一下听众后,开讲。课目虽然是小说史,其实也讲自己当时尚未正式出版的《苦闷的象征》的译文。偶尔生气时,他会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学生们,连没有直接听过他讲课的上海时期的萧红都能够通过后来的转述而强烈感受到这种眼光怎样投射出一个旷代全智者的催逼。   冯至始终清晰地记得讲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鲁迅“用沉重的声调读小说里重要的段落,不加任何评语,全教室里屏息无声,等读到那条失去的项链是假项链时,我好像是在乌云密布的寂静中忽然听到一声惊雷”。   做过旁听生的台静农晚年清楚地记得鲁迅讲课时不似周作人那样死盯着讲义,而是天马行空地发挥,使学生学到许多讲义上所没有的知识。他经常讲些笑话,又是蕴蓄着精辟见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愤世之语。例如,吴佩孚失败,冯玉祥班师的时候,他说:“中国人妥协性最大,前几天还读《易经》,现在要读Bible(《圣经》)了。”同学们全都笑了,“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大教室里沸腾着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在鲁迅入木三分的历史评论和社会分析中,同学们“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这是在旁的地方难以听到的,因而学生们常常玩笑着说:“鲁迅先生真能叫座。”   鲁迅不好修饰,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不打理,像刷子一样直竖着,胡子不刮,像是隶书“一”字,皮鞋也不擦亮。要是有一天清清爽爽地进了大教室,同学们都会奇怪地笑起来。先生自己也不习惯地笑了。   不修边幅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传统文人独特个性的体现,至少喜欢魏晋风度的鲁迅,大有嵇康“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气质。他在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中用外在邋遢与内在圣洁的对比手法衬托教师心灵的美好,不惜将恩师形象描摹成穿衣模糊,不讲究,致使火车管理人员疑心其为扒手的寒酸相,特意舍弃了文质彬彬、整齐儒雅这样的西方绅士式知识分子形象的心理预期。后来的很多教师、文化人都纷纷效仿这样的审美格调,甚至是精心设计出来的不修边幅,乃至形成风气,其实鲁迅本人那时未必有心境刻意为之,他在北京经受着重大的家庭变故,经常操心奔忙,生活没有那么滋润。   红楼二层大教室对面的一间屋子是国文教员休息室,也是学生们喜欢聚合的场所,这里经常散发着热情洋溢积极探讨问题的氛围,因而又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