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会战传统永远牢记心中.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三”会战传统永远牢记心中.doc

“八三”会战传统永远牢记心中   编者按:在“八三”工程建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每一个参加过“八三”会战的老“八三”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面对管道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他们更是感到格外的欣慰与自豪。如今40年过去了,有很多参加过“八三”会战的老同志都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的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岗位,他们的情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管道,钢铁巨龙延伸到那里,他们的目光就跟随到哪里,他们的梦想就延伸到哪里。   ――题记   丹心史册成追忆,犹有旌旗猎猎风。今天,老“八三”战士王文举把他的稿件送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了一位老“八三”对管道事业的一种执着、一种责任、一种对石油管道的不舍情怀和对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真情感念。   让我们共同回顾在一个老“八三”心中,会战时期那轰轰烈烈的历史画面……   8月3日是值得每个管道人、尤其是东北管道人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0年的这一天,召开了东北输油管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拉开了东北“八三” 管道工程会战的序幕。今年是东北“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现在回忆起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会战场面,心情仍然无法平静。东北输油管道庆铁线一期工程自1970年8月开工建设,到1971年10月正式投产输油,只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这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管理的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的建成投产,及时缓解了东北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为振兴国民经济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争了气。“八三” 会战是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石油工业会战史上又一成功的范例之一。“八三” 会战传统是大庆会战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管道企业精神的源泉和底蕴。我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东北“八三”管道一期工程黑龙江段三号集油站(林源输油站)会战,又亲眼目睹了东北“八三” 工程二期 (黑龙江段)会战。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八三”战士,为“八三”管道建设做了点滴贡献。更有幸成为一名输油管道人,为管道企业持续发展尽了微薄之力。这40年,我一直铭记“八三”会战传统,时刻警醒和勉励自己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八三”会战继承和发扬了大庆会战传统   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建设东北输油管道必须采用大会战的方式来完成 20世纪70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加之十分不利的国际环境,国家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党和国家力争尽快恢复经济建设,决定修建一条从黑龙江大庆通往辽宁抚顺各炼油厂口径为720毫米的输油管道,以缓解铁路运输紧张和能源原料不足的局面,拉动经济建设全面开展。1970年8月3日在沈阳召开了东北输油管道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此项工程称为“八三”工程,打响了东北“八三” 管道工程大会战。   像大庆人那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会战大军发扬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会战开始时生产、生活条件是非常落后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奇缺,主要靠得是人拉肩扛。 “八三”战士就是依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象大庆人那样,头顶蓝天、脚踏荒源,人拉肩扛,苦干加巧干,硬是用铁锹挖出千里管线,用扁担、土篮挑出一座座泵站,各项会战任务都能提前完成。那时运输设备也很落后,很多工程物资是依靠马车往现场运送的,一排排满载工程物资的马车奔驰在工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像大庆那样,勤俭节约、为国分忧 参加会战的“八三”战士个个能够为国分忧、勤俭节约建管道。施工人员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不浪费一分钱。记得我们民兵连有个姓费的“八三”战士,他看到很多木杆和木板上遗留很多用过的旧铁钉,他就制作了一把钉起子,利用休息时间回收旧铁钉,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回收旧铁钉20多公斤,使旧物得到重新利用。会战指挥部号召勤俭节约建管道,回收旧物,变废为宝,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像大庆人那样,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会战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可是“八三”战士没有叫苦叫累的。记得会战初期我们民兵连住的是单层席棚,地上铺些麦秸,就睡在地铺上,既不能挡风遮雨,又非常潮湿,几十个人挤在席棚里,夜间常常无法入睡。那年9月份雨水较勤,席棚严重漏雨,有的害怕把被褥浇湿,就抱着被用身体护着。“八三”战士平时劳动强度又大,加上睡眠严重不足,有的就站着睡着了。可是第二天,一到施工现场,个个还是那样生龙活虎、干劲十足,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看谁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许多参加会战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废寝忘食,日夜加班加点,积劳成疾,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任何怨言。   像大庆那样,组织指挥靠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靠前 “八三” 会战施工场面热火朝天,各种宣传形式多种多样。标语口号张贴在醒目的位置,现场广播站播送鼓舞士气的稿件,文艺宣传队用各种形式颂扬好人好事,有力地调动了“八三”战士的积极性。我当时在民兵连作文书工作,每天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