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入世”中的徐渭.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doc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   摘 要:纵观中国哲学史,儒道两家分别以积极入世的文化心态传承和超脱出世的精神思想追求,共同构筑了一个具有独特生命力的文化根基。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时刻影响着文人士子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本文正是以儒道哲学为媒介,通过对徐渭的生平列传的简要梳理,追溯徐渭书画的艺术特点与审美心理。   关键词:儒家;道家;徐渭;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毛辰鑫,男,湖南娄底人,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国画专业,学士学位,现就读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攻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2   一、儒道之取舍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而协调。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说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1儒道两家这种相对立、相交融的独特关系一直延续至整个之后的中华文明史之中,同时也深藏于每一个文人士子的心底。不管是魏晋人的思辨,还是宋代文人画派与宫廷画派的斗争、不管是北方宫廷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的迥异,还是明末童心说对传统礼教的冲破,都蕴含着这两者的对立与斗争。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审美意趣便是在儒、道两家的对立与互补中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关系。   雅典曾经被克里特战败。于是每年要上供七男七女给牛妖弥诺陶洛斯。为了对付牛妖,建筑师达罗斯建造了一座迷楼,设计将牛妖引入使其陷入迷楼之中,虽然成功的困住了牛妖,但是所有进入迷楼的人都迷失了方向,设计者达罗斯也不例外。设计师的儿子伊卡洛斯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将鹰的羽毛收集起来,用蜡将它们粘上,做成翅膀,终于飞出了迷楼,却因为无法抑制自己的兴奋,飞得太高,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最终坠入大海。2   在这个故事之中,迷楼代表着那些束缚着人们真实性情的社会因素(法律、契约、伦理等)所有进入迷楼的人都无法逃离,就连设计者(伦理、法律、制度的制定者)也不例外,人们的本性最终为其吞噬。然而,唯一能离开的人只有设计师之子(敢于释放本性与情感的人)唯一的方法也只有飞翔(无拘束的思想情感的释放)。最终这种热烈的情感释放很可能引导着释放者走向“灭亡”。从某种角度上看,儒道两家不正是扮演着这迷楼的制定者与冲破者吗?儒学为之构建知识与文化的道德根本,道家则为之创造审美与艺术精神的依靠。正是通过对这两者的不断取舍,推动着文人士子张开“双翼”,飞向“永恒”。   二、从“出世”到“入世”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武宗德十六年(1521),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号天池山人,晚年又号青藤道人,中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书法家、戏曲家。他生活在日渐没落的明代中晚期,他的悲剧一生,可以说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充满着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然而,正是这些苦痛与凄凉,却在艺术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渭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但他的童年生活却并不平静。他的母亲是徐家的婢女,地位低下。虽然嫡母苗夫人对其珍爱有加,但是其十岁那年,由于家道中落,其生母被遣散变卖。这一经历深深地刻在少年徐渭的心里。在《畸谱》中“(苗宜人)教爱渭世所未有也,渭百其身莫报也。然是年似夺我生者,乃记忆耳” 3这种生离死别之痛,对其之后的极端化性格的产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然而学业方面,少年的徐渭就以才气初现。从六岁“入小学,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 4到二十岁,“进山阴学诸生,得应乡科” 5考取山阴秀才。他的求学之路也是转益多师,多为当时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越中十子”中的沈炼、陈鹤、钱?F,当时王学弟子王畿、季车、萧鸣凤,文学家唐顺之、王慎中,吴中著名画家谢时臣等都是他的老师。名声的盛起给年轻的徐渭带来了巨大的荣耀,恃才狂傲、目空一切的性格也随之产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徐渭自信满满的步入仕途。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正是他坎坷命运的开端。八次应试,俱未进,对其有知遇之恩的胡宗宪因政治牵连被捕入狱,“竟瘐死” 6精神受到巨大打击的徐渭,开始失去理智,竟先后九次自杀。嘉靖四十五年(1566),又因怀疑自己的妻子张氏不贞,将其误杀,被捕入狱。七年后被有人救出,但任是“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7这种几近癫狂的自杀方式,正体现出当时徐渭的复杂心境。经历这段生死之后,徐渭对仕途彻底死心了。他开始四处游历、寄情自然,渐渐步入其艺术的高峰时期。晚年的徐渭生活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