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归”的山城往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凯歌归”的山城往事.doc

“凯歌归”的山城往事      李满红翻开一本封面烫着金字的李氏家谱,里面篇幅最多的是关于他爷爷李岳阳的事迹和照片。李岳阳出生于四川安岳,黄埔一期学生,和国共两党名将孙元良、李延年、徐向前和左权是同学。黄埔毕业后曾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淞沪会战。因和贺龙是结拜兄弟,曾放贺龙一马,后来被老蒋撤职并撤销黄埔学籍。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改行,开了一家名叫“凯歌归”的餐厅,发明了名菜“轰炸东京”。1982年,李岳阳于台湾病逝,葬礼由台“国防部”3军仪仗队用国民党党旗盖棺,孙元良、王叔铭任盖棺人,蒋经国题写墓碑“忠勤堪念”。   黄埔生   李满红已故父亲李任曾任重庆25中校长,还曾是陶行知的学生。李满红说:“1944年,陶行知到爷爷家作客,爷爷拉着我爸爸的手说:‘犬子并非天才,而是地才,就跟陶先生去读书吧。’5年后,爷爷去了台湾。1982年,本来约定在香港和我爸爸见面,但从台北出发之前,爷爷把腿摔伤了,只有婆婆来到香港,和我爸爸、妈妈、大哥见了一面。”   李任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父亲李岳阳,李满红说:“爷爷老家在安岳,但爸爸从小只说我们老家在泸州,因为婆婆是泸州人。爸爸经历过文革,从来不说爷爷的事。直到爸爸到香港和婆婆见了一面,安岳老家也来人对我说,满满,你爷爷了不起,我才晓得自己原来有一个黄埔出身的爷爷。”   李满红这才开始从父亲和老家人那里“看见”爷爷。“爷爷最早是四川桑蚕学校的学生,后来考入四川军官教导团,毕业后,从排长、连长做到团长。黄埔军校开办时,爷爷已在石青阳(杨沧白的学生,重庆大袍哥石孝先的父亲――作者注)的部队当了6年团长,他马上辞职去投考黄埔。学校见他当过团长,要他当教官,但他不干,偏要当学生,考入了黄埔一期。他与胡宗南、曾扩情、韩浚4人的年龄最大,同学都喊他们‘老大哥’。”      毕业后,李岳阳参加了北伐,和黄埔同学一起击溃吴佩孚主力,占领武汉后,和绿林好汉出身的贺龙一见如故,义结金兰。李满红回忆:“爸爸小时候曾看过爷爷的一本相册,有很多他在战场上的照片,有些是骑马照的。爸爸说,爷爷从小饱读诗书,是个儒将。他还记得爷爷在照片下方配了一些字句,像‘斩将牵旗,追奔逐北’‘疲兵再战,一以当千’‘踏花归来马蹄香’,很有诗意!”   当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部转战,要通过李岳阳的防区,这就给李岳阳出了一道难题:一边是江湖兄弟情,一边是老蒋校长令。老蒋事先已密令他加强截击,不让贺龙通过。“最后,我爷爷还是偏向结拜弟兄,和贺龙暗中商定‘你们半夜偷偷通过,我睁只眼闭只眼’。老蒋后来觉得我爷爷负了他,本想严惩,但又念师生之情,就把我爷爷的黄埔学籍和团长职务撤销了,永不重用。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带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送给我爸爸,爸爸后来捐给了安岳博物馆。”      凯歌归   1984年,曾在台湾陪护李岳阳的一个隔房侄儿,从台湾绕道日本、香港回重庆找到李家。李满红这才知道,爷爷当年到战时首都重庆后,既然“永不重用”,也无意宦海沉浮,干脆开了一家大馆子,而爷爷这个隔房侄儿李平禄,就是凯歌归的首席堂倌。   李满红说:“找到我们的时候,李平禄60多岁,已退休,家人都在台湾。后来他多次回来,就住在我家。他说,最先他在老家放牛,吃不饱,爷爷回去看到他,就说我在重庆开馆子,差个跑堂的,你干不干?他就跟着爷爷去了,啥子都要做。婆婆有个使唤丫头,后来也嫁给他当老婆。”   军统大特务沈醉曾在回忆录《军统内幕》中提到过凯歌归:“邹容路有名的四川餐馆新味腴。隔壁另一家有名的川菜馆凯歌归,虽为黄埔一期毕业的李岳阳集股开设,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常去的地方,但已和军统打成一片。”   重庆足球界前辈黄振??是李家亲戚,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永川老家太平寨躲飞机,回重庆就住在三??家里,就在凯歌归边上。凯歌归介于国泰和颐之时之间,虽是川菜馆,但很洋气。楼下是舞厅,晚上吧台上坐着舞女,《夜上海》和《野玫瑰》的唱片,放得叮里啷当的。”   美国大兵也是常客,黄振??说:“美国兵给我们发口香糖,像现在阿司匹林那种一板一板的白色药片,掏出来,抠一颗给我们。美国人有亲和力,喜欢小娃儿。”   李满红说:“李平禄当时只有十五六岁,他说那时的警察还用警徽换他们凯歌归的员工牌,别小看这个员工牌,看戏不要钱。我爷爷脾气好,爱讲笑话,但有一次,他一进门就扇了李平禄一耳光,李平禄说:‘幺叔,我没做啥子,你啷个打我呢?’我爷爷说:‘我不打你娃,我打哪个嘛!’李平禄这才明白,我爷爷其实心里很苦闷!”   从黄埔一期变成凯歌归一期,李岳阳本来就窝火,一旦听到从前的黄埔兄弟从前方传来的战况,就更加郁闷。黄埔兄弟们还叫他老大哥,李平禄每次都会听到幺叔很不好意思地说:“啥子老大哥哟,你们在前方拿枪杆子,我在后方拿锅铲子;你们在前方杀敌,我只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