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谷县柑桔贮藏期青、绿霉病的调查及防治.doc
景谷县柑桔贮藏期青、绿霉病的调查及防治 [摘 要]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的景谷县是柑桔种植的适宜区,其果实的主要贮藏方式以常温贮藏为主,青、绿霉病是景谷县柑桔贮藏期发生较为严重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对两病在景谷发病情况的调查,找出两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柑桔 贮藏期 青、绿霉病 调查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24-02 柑桔果实采收后,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常因病腐烂,其腐果率常达10~30%,严重时高达50~60%,影响市场供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景谷地跨东经100°02′至101°07′,北纬22°49′至23°52′,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20.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1℃,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9℃,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7371℃,这样的温度条件,最易导致青、绿霉病的发生,因此,青、绿霉病成为景谷县柑桔果实贮藏期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常占贮藏期间总腐果数的70~80%,同时,柑桔果实在运输途中的腐烂,主要亦是由青、绿霉病引起,约占总腐果数的90%以上。为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的减轻病害发生,降低腐果率,特对青霉病、绿霉病在景谷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病原 青霉病菌为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绿霉病菌为指梗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是半知菌亚门青霉属的2个种。两者形态基本相同,菌丝和分生孢子梗无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作一次以上的叉状分枝,枝端再生出两个以上的小梗,呈扫帚状。小梗上的分生孢子成串着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二、为害特征 青、绿霉病在景谷分布很广,是引起景谷柑桔果实贮运期大量腐烂的主要病害,青霉病在贮藏前期发病较多,绿霉病则常在贮藏中、后期发病,两病都只为害果实,其症状基本相似,造成腐烂。果实感病后,初呈水渍状圆形软腐病斑,病部组织湿润柔软,褐色,略凹陷皱缩,用手指轻压,很易破裂。2~3天后病部长出白色霉状菌丝体,随后在其中部产生青色(青霉病)或绿色(绿霉病)粉状霉层,外围有一圈白色霉层(带),白色带边缘与健部交界处呈水渍状环,病部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迅速扩展,致全果腐烂。在干燥情况下,病果变成僵果。 一般情况下,青霉病多于绿霉病,在腐烂速度上,绿霉病却快于青霉病,且在为害程度上,绿霉病比青霉病重,它的侵染力极强,不仅可以侵染有伤口的果实,对紧靠病果的健全果也能侵染为害,因此,在整箱果中常发生成堆的病腐果。在贮藏中常见柑桔先感青霉病而后再感染绿霉病,不久全果长满绿霉。此外,青霉病病果不粘包果纸,呈发霉气味;绿霉病病果则粘包果纸,呈芳香气味。 三、致病因素调查 1.果实伤口对感病的影响 两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分布很广,常腐生在各种基物上。病菌借气流或接触性传播,由伤口侵入。为了解果实伤口对感病的影响,用有伤口和无伤口的各500个?柑进行感病比较试验,结果有伤口的试验果中感病420个,感病率84%;无伤口的试验果中感病35个,感病率7%,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果面伤口是引起本病大量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减少伤口就能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2.选果对感病的影响 分别用随机抽取及挑选过的各500个?柑做感病比较,结果随机抽取的果实中感病果数185个,感病率37%;挑选过的果实中感病果数30个,感病率为6%。通过比较可知在贮藏入库时严格选果,剔除病、伤果实对减轻病害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减轻病害发生的重要环节。 3.温度对发病的影响 各用500个选择过的?柑对青霉病和绿霉病在不同温度下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9~21℃条件下,感染青霉病的病果为330个,感病率66%;感染绿霉病的病果为90个,感病率18%;在25~27℃条件下,感染青霉病的病果为70个,感病率14%,感染绿霉病的病果为350个,感病率72%。试验结果说明了两病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病程度不同,青霉病的发病适温比绿霉病略低,在20℃左右,而绿霉病的发病适温则在25~27℃。 4.贮藏时期对发病的影响 表1 在贮藏室内一定周期对两病的调查 (用1吨?柑贮藏在自然室温条件下进行跟踪调查) 时间:2009年 单位:kg 备注:通过调查,在景谷,两病发病在贮后一个月和春末夏初较严重(调查时果实贮藏期水分消耗忽略不计)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青绿、霉病的发病曲线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较长期的简易贮藏中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是在采后的一个月内,主要是由于果实在采收到入库的一系列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所致,而且当时自然温度和库温都较高,极适于这两种病的发生,就出现了第一次高峰。随着自然气温的下降,烂果拣出后,发病下降而趋稳定。至次年春天,气温回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