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喜见竹斋老画竹二幅
喜見竹齋老畫竹三幅 蔡日新 對於書畫,我本是外行,但對於書畫作品的欣賞,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嚮往的情愫。 今年秋末,游方申城,在歸雲居士家裏見到墨竹一幅,且題跋文字佈局於竹葉之間,煞是可愛,當即產生了企望之心。申城返湘,飛鴻致歸雲居士,居士乃垂告竹齋老寓所,由是贈書楊老,並曲達求畫之意。不料素來不輕與人作品的楊老,竟欣然賜以大作二幅,並寄來了他老自家的作品影印件。茲將竹齋老的作品刊登於此,與大家分享。(按:竹齋老名楊竹君,原名孝仁,1936年6月生,江蘇揚州人,為梓室門人,大風堂再傳弟子,上海老城廂書畫會會員。) 楊竹君畫跋譯文一 宋人之竹,院本重鈎勒,結構謹嚴。元人多墨竹,遒勁簡淡,多不盡之意,寓狷介高潔之性于畫中。而明清以墨竹輩出,蓋承先人之遺法,另辟蹊徑。然三百年文人皆以善蘭、竹,而今槩不見,不知何故矣。況乎墨竹畫筆墨遣興,而不受所限,欲寫胸中逸氣耳。此槩為文人畫派也。欲畫竹卓然成家者,非數十年功力不逮矣,故明清以來畫家無不工寫竹者。竹者,畫之基本功也。 企愚方家大教 時年己丑冬始,竹癡楊竹君並題於申城竹齋 按:這篇畫跋雖是寥寥百餘字,卻將中國墨竹畫創作的歷史沿革表述得十分明瞭,完全可以將之視爲中國墨竹畫之簡史。尤其“寫胸中逸氣耳”一語,乃是文人畫作的筆墨精神所在,實在耐人涵詠。今人即便能作得此等畫作,難免能題得楊老之翰墨,即便畫作與題跋書法均佳,也難免能如此精當地概括中國墨竹畫之創作歷史,或即便能通畫史,更無此等精當之文字表述。基於以上數者,某視此畫作為珍寶,將裝裱之後精心收藏。 楊竹君畫跋譯文二 夫墨竹之道,唯東方藝術有之,非盡藝事一端而已,實存哲理其中,貴在内美也。人喻為君子,或歌其亮節,得清逸雅健之致,歷來畫論言之多矣。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鄉賢板橋居士以書家寫蘭、竹,有此精論,闡明不解書法難言畫竹。惜當今書畫日漸分道,且與文學時趨脫離,則畫竹之道又何足道耶! 企愚方家先生雅正之,己丑初冬竹癡楊竹君並題於申城東郊竹齋四君樓 按:此篇跋語僅僅百有餘字,竟道出了中國墨竹畫乃至中國畫的筆墨精神所在。中國畫藝,遠遠超出于技法之上,而是與中國傳統的美學精神息息相通,共同組成了中國美學藝苑之大廈。在畫家筆下雖只是幾片蘭葉或叢竹一莖,而在筆墨之中卻蘊含了作者的人文精神,滲透了作者的審美尚好。因而,越是高明的畫家,越是熔鑄繪畫、書法與文學于一爐,于形似之外求神似,由神似進而求超拔,直至化境。前月曾在金陵烏衣巷徘徊,尋覓當年王、謝的舊跡,亦向當地耆舊請教,然所述王、謝之精神始終不如文獻所載,蓋文化之傳承,早已今不如故也。 旹公元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長沙企愚居士蔡日新謹識於北郊懷瑜寒居 楊竹君畫跋譯文三 畫梅圈花最難,難在花不在榦。然徐青籐(明徐渭,字文長)才橫而筆豪,其畫梅有疎放不羈之氣;然仁濟和尚(宋代名僧)畫梅,自謂用心四十年,始得圈花之法,其究心如此,可見元章(元王冕)後者之圈花,諸公不及也。 企愚仁兄儒雅清正 旹年己丑冬始於申城東郊竹齋 四君樓主楊竹君敬寫 按:梅花繪畫題材,自趙宋揚無咎《四梅》始,馬麟之《層疊冰綃》、趙孟堅之《歲寒三友》、徽宗之《臘梅山禽》、徐禹功之《雪中梅竹》、無名氏之《紅梅孔雀》《梅竹雙雀》等,皆蓋世珍品。暨有元之王冕出世,尤擅畫梅,其繪梅榦,用筆遒勁,頓挫得宜;其繪花瓣,或用濃淡水墨點染,或用雙線勾勒,或點、圈合用,變化多端,非但所繪梅之形態生動,亦寓自家情懷於畫中。爾後吳鎮諸賢,皆有佳作問世,不一而足。及乎明清,陳錄之《萬玉爭輝》與《煙籠玉樹》、王謙之《卓冠群芳》、劉世儒之《墨梅》、陸復之《梅花》、孫克弘之《梅竹扇面》、羅聘之《梅竹雙清》,皆畫梅之難得精品也。廣陵竹齋老非獨擅長畫竹,於梅花描繪亦頗具心見,尤於圈花技法獨具匠心。取徐青籐之疎放不羈之氣,攝仁濟和尚四十年之用心,妙契元章圈花之心法,自成一家,可喜可賀。由是題數語於竹齋老畫跋之末,以旌先生之畫藝也。時公元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長沙企愚謹識於北郊懷瑜寒居。 題楊老所繪蘭花後 元宵佳節,獲楊老為小女所繪蘭花並長函,喜甚!憶吾童稚時,見鄭板橋所繪蘭草,題有“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須早脫,好來高枕臥其間”之詩,則流連而不忍去焉。今得楊老妙筆所繪,則疇昔之惆悵釋然焉。楊老蘭草圖運筆剛柔相濟,斷續顧盼,成一渾然藝術整體。蘭葉、蘭花之勾勒與點綴均是惜墨如金,然逸筆所草數葉蘭草竟有叢蘭之氣韻,妙筆所點兩處蘭花幾使滿室盈芳。款識亦簡潔,然字體勁健高雅,與畫作掩映,相得益彰。板橋所謂“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於楊老此畫灼然可見也。 欣賞畫作之後,又拜讀楊老所賜大劄,以四尺宣紙裁成六寸高,先寫蘭花,然後作書。瀏覽全函,令吾為之潸然,如此年邁且功力深厚之藝術家,竟無以遂其出版畫冊之在生心願。值此,令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