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市一中2014届高考总复习古代史教案: 第五讲 明清史.docVIP

藁城市一中2014届高考总复习古代史教案: 第五讲 明清史.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藁城市一中2014届高考总复习古代史教案: 第五讲 明清史

※ 第五讲 明清史 ※ 【时空定位】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1380年,废除丞相,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京师)。 1572年,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清军入关。 1724年,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古代史结束。 【知识网络整合】 一、明朝 (一)经济 1、农业:①精耕自作继续发展;②出现风力水车;③玉米、红薯、土豆等传入中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养活更多人口;腾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2、手工业:(1)纺织业:①丝织业: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②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2)制瓷:青花瓷、彩瓷、珐琅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3)冶炼: 流行焦炭冶铁(南宋末年开始)。(4)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1)内贸: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涌入市场;②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较快;③货币的作用大,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徽商和晋商最著名。(2)外贸: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海上丝绸之路销量更大。(3)朝贡贸易:官府控制下,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对外贸易。特点:①“厚往薄来”、“倍偿其价”:②不以经济利为目的,重在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寻求珍宝。 4、资本主义萌芽:(1)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2)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条件:①拥有较多资金的作坊主和商人(背景:商品经济发展);②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背景:市民阶层的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3)萌芽发展缓慢原因: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残酷的封建剥削下,农民极端贫困,缺乏购买力,国内市场狭小。(购买力市场)②受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影响,工场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③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受阻。(国际市场、政策)④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重税。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政策)⑤统重农抑商等政策下,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政策)。归根结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 5、海禁:(1)明太祖: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统治者担心敌对势力与倭寇勾结。内容: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进行,不得擅自对外互市。(2)明成祖:郑和下西洋;(3)明朝中期:“罢市舶”(结果走私盛行)。 6、政策延续:(1)编户齐民:在中国古代,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直接提供者,他们名下的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的来源。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能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2)重农抑商:明清时期,工商业兴盛,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清雍正帝强调重视本业,厚本抑末。继续实行专卖政策,加征商税。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 1、宰相制度的废除:(1)废除: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2)影响:①废丞相,有利于防止 权臣专权,巩固统治;② 君主专制 达到新高度;③废除宰相后,皇帝 负担加重。 2、内阁制的形成发展:(1)设立:①朱元璋政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不参与决策。②)明成祖时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③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2)特点:①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仅是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②阁臣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 3、监察制度: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但君主专制强化下谏议机构已经没有。(1)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2)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三)文化 1、李贽:(1)背景: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八股取士加强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