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9课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 预习填空: 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自然经济仍然占 统治地位。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为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官员主张,在不改变 封建制度 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 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朝的统治,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兴办了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 海防 ,选派留学生。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诞生了。主要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 贻来牟机器磨坊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材料一、1872 年,英、美27家洋行组成吴淞道路公司,向清政府诡说修筑马路,骗取了上海道的同意。时称吴淞铁路。中国官府认为事涉主权,后来火车在压死1人,群情大哗,清政府就积极力争收回。经谈判,中国政府用28.5万两银子收购了这条铁路的设备 ……清政府收回吴淞铁路,下令全部拆光,铁轨、机车运 往台湾,其他器材在沙滩上锈蚀; 福建巡抚刘铭传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在福建修铁路,铺好的铁路都被老百姓拆毁,火车头被人浇上狗血。 3、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中上游地区 C.京津一带 D.通商口岸 4、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外商在华开办的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 * * * * 两组图片描绘了两种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两种文明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侵略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思考】2、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物美价廉,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耕、织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思考】3、材料又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什么发展趋势?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开放,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大量洋货倾销 2、表现: (1) 洋货输入→土货无法出售 → 手工业者破产,“纺”、“织”分离、“织”、“耕”分离,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2) 织耕分离 → 部分农民破产 → 农民出售农产品 (3)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3、特点:不平衡性。 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发达的地区解体速度快,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 统治地位 4、影响: (1)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农民、手工业者承受着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时带来的种种苦难。 (3)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一定的货币积累;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图一 图二 与图一相比图二中的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是什么因素促成的? 外患 内忧 二、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中体西用 主张 时间: 19世纪70年代 旗号:“ 求富 ”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 性质: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民用工业 时间:19世纪60年代 旗号:“自强 ” 性质:官僚资本性质 军事工业 主要 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时间 中央:亦,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代表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目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的窘境 背景 ①迈出中国的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对本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起到了推动作用。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结局 途经: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 近代教育先河 培养人才 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 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筹划海防 1840 1860 1870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