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版本学精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鉴定古籍版本的总原则 第一,唐、五代及以前的版本基本不存在。 第二,宋元版本,年代久远,十分罕见,偶有出现的往往是赝品,以明清冒充宋元。 第三,明清版本,是现今藏于民间的古籍版本的主体,尤以清本为多。 第四,古籍版本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是雕版印本,活字印本和写本、抄本都极为罕见,偶有真品,定要小心查看。 (二) 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 (1) 看牌记 牌记又叫书牌或牌子,从宋刻本就有,元、明、清各代都有使用,是刻书的专门识语。 主要由有关书名、著者、刊刻年月、雕版堂室等介绍版刻情况的文字构成,相当于今之版权页,是最为确切的鉴定依据。 无固定位置,大多在一书目录、序文或正文卷末的空白处。 一般是围在粗黑的版框之内,也有的直接放在空白处。 (2) 查避讳 国讳,即帝王的名字不能直接书写,要采取一定方式避讳。 私讳,祖、父辈名字一般也不直接书写。 周代,我国即已有了避讳,但不太严格。 自唐以后,避讳则趋于严格,已作为法令写入了唐律之中。 至宋,避讳进一步变本加厉,大量与君主名字同音的字都要求避讳。不过也有地域上的差异,浙江系统刻本避讳最严,蜀、闽刻本则不甚严。 元代刻书不避讳,只是有覆刻宋版偶沿旧本避讳不改的。 明代刻本基本不避讳,只有最后三位皇帝泰昌(朱常洛)、天启(朱由校)、崇祯(朱由检)避讳。 清代则自康熙开始均避讳。 古代文献中,常见的避讳方法有三种: 一是改字。 二是空字。在古籍中,刻书人为避讳,往往用墨围框代替讳字。 三是缺笔。避讳用缺笔始于唐代,碑刻中尤多,后代历代皆有,而以宋代最盛。缺笔的运用一般情况下是缺末笔。 (3) 看序跋 序和跋作为一种文体,都是叙述一书作意(包括宗旨、目的、写作动因等)的文字。 (4) 核校阅人时代 在宋版书中,往往在序末或卷末有校勘人名单,大都是一些州学教授。 到了明清时期,刻书者往往在每卷第一页书名之次行题撰人,三行四行题校者或评阅者姓名,这个校者或评阅者往往是参与刻书之人,或者出资之人,因此与刻书时间有密切关系,这些校者或评阅者经常还撰写序文,题跋与序文两相结合,更容易考出版刻年代。 (5) 看装潢 唐代多卷子装和经折装。 五代至宋盛行蝴蝶装和包背装。 元本有蝴蝶装,大多应是包背装。 明代早期包背装,后期则变为线装。 清及民国刻本一般都是线装。 佛经以经折装为常见。 (6) 看字体 宋版:有肥瘦两种字体 肥学颜真卿体 瘦效欧阳询与柳公权体 建本以前者为主,浙本以后者为主,蜀本兼而有之。 元版:主要是赵孟頫体,字多秀逸,于柔媚中透有刚劲之气。 明版: 明初仍是赵孟頫体。 正德、嘉靖以后改为方体字,即把字刻得横直相等,成正方形。 万历以后,字体又改为横轻直重,或者说是横细枝粗的方体字,后世称为“仿宋体”。 天启、崇祯间,又将这种方体字改为长体,后世称作“长仿宋”。 清版:一般多用方体字,少数用仿宋体,或手写体。 (7) 看纸张 根据现存实物考察,历朝古籍用纸情况: 宋朝浙本、蜀本多用麻纸,福建产竹,故建本多用竹纸。 金朝平水本用纸基本也是麻纸。 元代印书除用麻纸外,还兼用白棉纸。 明朝早期刻本多用白棉纸或黄绵纸。万历以后,用纸较差。 清刻本多用毛太纸与粉连纸(又称连史纸,较普通常见)。较考究的书用开化纸。最下的用竹纸。清末,印书多用宣纸或连史纸。而较差的书仍用毛边纸。 * (3)梵夹装 来自佛经装帧。经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再做两块与贝叶大小相同的木板,上下将贝叶夹住,然后在中间穿一孔,或在两端靠里的位置上各穿一孔,最后用绳穿孔,绕捆夹板贝叶。 (4)经折装 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是由多张纸粘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一定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页,前后则用两块与折页相同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经折装吸收了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的经验,比较便于诵读,古代中国佛道二教经典主要为经折装,经折装之名亦由此而来。 (5)蝴蝶装 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字对字地折齐。然后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戳齐成为脊,而后再在书脊处用浆糊逐叶彼此粘连。再预备一张比书叶略长的硬纸,作为前后封面,也叫书衣。最后再把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算装帧完了。 这种装帧形式,从外表看很很像现在的平装书,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飞翔,故称蝴蝶装。 (6)包背装 将书页版心向外,单口向内,将单口粘连到裹背纸上,外面再加上一张护叶。 版心向外,插架时容易磨损书口,故改蝴蝶装的直立插架为平放,封面也改为软质,类似于今日之平装书。 (7)线装 与包背装的整纸裹背不同,线装书只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五、版本的鉴定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