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较实验研究1.doc

3到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较实验研究1.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到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较实验研究1.doc

3到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较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以及问题提出 1 自我延迟满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意义 1.1自我控制与自我延迟满足关系 Kopp(1982)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能力,它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具体包括:遵守要求的能力根据社会要求发动和终止活动的能力;在社会和教育环境中,管理意图、频率和说话时间以及其他行为的能力;在缺少他人的监督和外在控制的情况下的延迟满足和行为的适当性[1]。Funder,Block等人自我控制control)是指个体普遍性的气质倾向或调节和克制冲动、情感和欲望的能力、抑制行动,并免受环境干扰的能力 [2]。谢军(1994)的研究提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由外显行为的自我控制和内隐行的自我控制两个纬度组成。外显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坚持性、制力和独立性四个因素,内隐行为的控制包括对动机的控制和自觉性两个因素[3]。刘金花等人(1997,1998)认为,自我控制是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对自我的认识、情绪、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以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陈伟民、桑标(2002)认为,自我控制是指儿童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劣势反应的唤起的能力,早期儿童自我控制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母亲指示的服从和延迟满足[]。杨丽珠(200)认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时地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总而言之,在概念的层次结构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形式,本研究所指的自我延迟满足采纳Mischel自我延迟满足两阶段的范式,即认为自我延迟满足是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目标追求的自我调节能力。1.2自我延迟满足(SID)与外加延迟满足(EID)概念区别 近年来,研究者已开始注意SID与EID二者之间的区别。Mischel认为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个体自愿放弃即时满足,并承受自我施加的延迟满足(self–imposed delay)的能力。自我延迟满足包括两个阶段:延迟选择和延迟维持。延迟选择是指个体在对即时和延迟奖励在价值和时间维度上的列联依随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延迟奖励物的选择。延迟维持是指个体一旦选择了延迟的大奖赏,就要为获得这个延迟目标而设法维持一段延迟期限,最终获得延迟奖励物。这种延迟是建立在有选择机会的基础上,个体自我施加的延迟满足行为,也称之为选择性延迟满足(choice delay)。 在SID情境中,个体有选择的机会,可以随时退出延迟等待而获得即时满足延迟满足的行为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对于一个更大的、更有吸引力的目标而抑制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不愉快的等待或人们所从事的目标延迟都可以随人们的意志任意中止。通常,在达成某些良好意愿之前,人们不仅必须要忍受一段等待的时间而且还可能没有机会去中止(或必须忍受)这段延迟期。这种情况便是EID所触及的延迟满足情境。外加延迟满足行为通常是由于外界的要求和干预而执行的延迟满足行为,个体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其他机会可供选择,没有机会中止延迟,只有等待维持延迟目标这一种选择,因而,这种延迟的过程是由于外力的影响(常常是成人或权威人士的要求,或环境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而非经个体选择再施加于自我的延迟,因而也称之为要求性延迟满足(required delay)或他人施加的延迟(other-imposed delay),它更多的是反映一个人遵从他人要求的能力和面对即时诱惑时的抑制控制能力。二者之对比见表。这两种延迟满足行为也分别代表了两种与儿童年龄发展相适应的自我控制形式。儿童依从成人的要求而表现出的外加延迟行为可能出现得更早一些。 SID情境 EID情境 差异特征 儿童首先应同意为了获得喜欢的奖励物而要求他等待的安排,即做出延迟选择的决定。 儿童随时可以做出退出这一情境的选择,按铃中止延迟,从而获得价值较小的奖励物。 存在奖励物在时间和价值上的双重联结对比(延迟大奖励later and larger,LL.vs.即时小奖励sooner and smaller,SS)。 自我选择性的延迟满足。 适合测量3岁以上的幼儿的自我控制。 儿童在获得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