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访秋集外文四篇.doc
任访秋集外文四篇 杨柳与文学 我们在中国文学里,关于杨柳的描写,实在是屡见不鲜,屈指难数。但是虽说如此的多,可并不是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的。有的是拿杨柳形容他物的;有的是因杨柳起兴的;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意思。现在我把素日所见到的关于杨柳的描写聚集起来,就其意义之不同,作为一度的研究。因名为“杨柳与文学”。 我们在未研究这题目以前,我们应知道古时杨柳的种类,同它的形状,所以就不得不找中国最古的博物——《尔雅》,同较古的《古今注》了。 《尔雅》同《古今注》这两部书,可以说是干燥无味,所以我的一部《尔雅》,平素不是把它放在架上,就是把它扔到箱底,这一次因为要参考东西,才把它从监狱中捞出,叫它见见天日。至于《古今注》是《汉魏丛书》中的一部,没单行本,我一个穷学生那里能有《汉魏丛书》,所以还是从图书馆里借来的。现在闲话不必多说,我把这两部书翻了一翻,见到《尔雅》中说的有三种,即: 檉,河柳【注】今河旁赤茎小杨。【疏】檉一名河柳,郭云“今河旁赤茎小杨。”陆机疏云“生水旁皮正赤如绛,一名雨师,枝叶如松。” 旄,泽柳【注】生泽中者。【疏】柳生泽中者,别名旄。郭云“生泽中者。” 杨,蒲柳【注】可以为箭。《左传》云“董泽之蒲。”【疏】杨一名蒲柳,生泽中,可以为箭苛。我们看《古今注》中的有下几种: 蒲杨生水边,叶似青杨,一日蒲杨移移,杨一曰移,一曰蒲杨。 水杨,蒲杨也,枝劲细,任失用,又有赤杨,霜降则叶赤,材理亦赤也。 现在把这几种比较一下,可以说《尔雅》上的檉柳,同《古今注》上的赤杨是一种。《尔雅》上的蒲柳,同《古今注》上的水杨是一种。《尔雅》上的旄泽柳,与《古今注》上的蒲移是一种。这三种柳在我们中国文学里描写最多的,要算蒲柳同旄泽柳这两种。至于檉柳,它的形状相差太甚,简直几乎同松相似,所以在文学里是见不到的。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古时柳的形状,同它的种类,所以就不妨开始研究文学中关于它的描写啦! 我随便举几个例,就可以晓得普通文学家之对于它的形容了。 “弱柳万条垂翠带,残红满地碎香钿。”《浣溪沙》,毛熙。 我们一看就知道是拿翠带来形容它的。 “柳叶乱飘尺千雨。”《鸳湖曲》,吴梅村。 这是以千尺雨比柳叶,我们一看就联想到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拿三千丈来形容发,同这是一样的写法。但是按修辞上说,这是一种扬厉格,虽说有些过甚其辞,可是能使我们得到深刻的印象,仿佛当真拖着很长的白发,垂着很长的柳叶似的。至于: “岸柳如新沐。”《六么令》,周邦彦。是拿发来形容的。 “西湖万柳如丝。”《春夏两相期》,蒋捷。是拿丝来形状的。 “梅谢粉,柳拖金。”《贺冲天》第一体,欧阳修。 “柳拖金缕。”《河传》第四体,孙光宪。 是拿金缕来形容的,大概都是描写新柳才黄之时,同已成阴时的纤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不过聊述一二,作为一个证明;我想阅者,大凡读过几篇诗词的,当谓余言之不谬吧! 光阴迅速,当春光要同世人告别时,柳叶已从金黄渐变成浓阴了,柳絮已经飞舞空中,好像严冬的雪花一般,所以最能刺激人,而且最能引人注目,因此一般文学家描写柳絮的更多了,现在缕举一二: “长浪没天柳絮轻,只将飞舞过清明。”《再和杨公梅花十首》,苏轼。 “颠狂柳絮随风舞。”《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芦花也似柳絮轻。”《戏赠杜舆》,苏轼。 以上都是形容柳絮飞舞的。 “糁径杨花铺白既。”《绝句漫兴》,杜甫。 这是形容柳絮颜色的,可是叫我们看后,再闭目就好像看见一条小径上,落着一片的杨花,如同白氈一样,真可以说形容尽致了。再看后面的: “柳花着水万浮萍。”《再和曾仲锡荔》,苏轼。这是形容柳花形状的。 “春尽飞絮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梦得诗。 这不但形容柳絮的漂浮不定,而且用象征的方法喻女子之改嫁了。我们从此可知柳之对于文学之供献,是多么的大,而又一方面,也不能不叹文学家的技术,是变化无穷的了! 上面的都是关于杨柳本身的形容,我们觉着也没很大的意味,后边所缕举的大都是因柳而兴感的;或者是拿杨柳去形状其他一切的,要比前边的有些意思,现在请往后看: 第一因柳而感时光的迅速——当冬尽春初之交的时候,有许多植物尚在做着它们冬眠之梦,而觉醒最早的,差不多要算杨柳了,所以我们一看见杨柳被[“被”通“披”。]上它的黄黄的春服时,我们立刻就感觉到严酷的冬日已经退避,可爱的春之神已经降临了!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千家诗》中,已忘记作者。 “春色已上柳梢头。” “去年新柳报春回。”《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苏东坡 我们由此看来,杨柳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又好像春之先锋一样,所以杨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