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之美,贵在中和——解读瑞恰慈对诗歌的语义美学分析.pdf
诗歌之美,贵在中和
— — 解读瑞恰慈对诗歌的语义美学分析
谢 瑾
(华 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9)
[提 要] “中和诗论”是瑞恰 慈语义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对诗歌经验
与价值从语义学及美学的双重维度作 出的探析。本文从形式结构、阅读经验、
复义意涵、冲动平衡等层面,以语义关学视角解读与提炼瑞恰 慈的诗论观 ,指
出瑞恰慈 “中和诗论”的核心是高扬诗歌 的中和之美,可概括为诗歌 的形式融
合之关、音韵谐和之美、意义杂合之美及情感调和之美。瑞恰慈对诗歌 的语义
美学分析是语言学与美学视域融合 的产物,既突出了诗歌 的语言形式之美,也
彰显 了诗意经验的美学价值 ,更高扬 了诗歌平衡人类情感的生存关学功用。
[关键词]诗歌之关 瑞恰慈 中和诗论
引言
语义美学是语言学与美学融合汇通后产生 的交叉学科 ,也是哲学的语言学转 向美学
领域的集中体现。语义美学先驱瑞恰慈一方面关注哲学及美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 ,另一
方面则对文学艺术中的语言美加以探析。瑞恰慈认为 ,诗歌是一种典型的诗意语言,具
有创造与生成的诗意本性 ,是语言情感用法之极致 ,也是语言之美高度而集 中的体现。
因此 ,瑞恰慈对诗歌这一语言美的典型体现样式进行了详细的语义美学分析 ,指 出诗歌
之美在于 “中和”。瑞恰慈的 “中和诗论”既是以西方现代语言学与美学视角对诗歌之
美 的别样解读 ,也与中国美学 :以‘和为美 ”的思想之高度契合 ,体现出中西思想 的交
汇与融通。本文从形式 、音韵 、意义及情感 四个方面 ,解读瑞恰慈的 “中和诗论 ”,指
诗歌之美 ,贵在 中和 143
出诗歌具有形式融合之美 、音韵谐和之美 、意义杂合之美及情感调和之美。诗歌 的
“中和之美”使其成为语言之美 、经验之美 、存在之美的聚集与融合。
二 形式融合之美
诗歌的中和之美体现为诗歌的形式融合之美 ,即诗歌具有言说与文本合而为一的独
特形式。①就起源而言,诗歌通过行吟诗人的唱诵 口口相传 ,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言说
模式 ,还是诗人聆听神谕之后说 出的真理 ,呼唤着人们用耳聆听、用心谛听。诗人的创
作是对词句 的声音与形式的充分调动。言说具有时间性 ,是语言符号的延续与流动 ;文
本具有空间性 ,是语言成分的交叠与聚集 。作为言说和文本两种语言形态得 以并存同现
的场所 ,诗歌是语言时间性与空间性 的汇聚,是语言形式融合之美 的极致体现。
作为一种文学文本 ,诗歌通过分行 、分节 、押韵等外观形式 ,构成其独特的形式结
构 ,使之与其他文学类型在形式上具有本质区别。诗歌中的对仗 、排 比、韵脚等独特的
形式特征 ,让诗歌语言更为工整精致 ,能产生极富张力的审美效果 ,让读者在阅读诗歌
的瞬间就能感受视觉形 象的刺激 ,从而在心理上对这一特殊 的艺术形式加以观赏和定
位 ,即用诗 的眼光去看诗。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形式与意义 的密切合作是诗 的风格的
主要秘诀”②。
语言的形式美是物质存在的形态美 ,通常诉诸视觉与听觉 ,故而直观可感 。亚里士
多德在 《伦理学》 中探讨 了审美经验的六个特征 ,其 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 :审美经验
源 自视觉和听觉感受到 的和谐 。③ 瑞恰慈也指出: “在几乎所有 的诗 中,字句 的声音和
感觉 (这往往被称为诗的形式 ,以便与诗的内容 区别开来)首先起作用 ,这一事实微
妙地影响了我们对诗歌 中字句含义 的理解 。”④ 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之所以能在人们
的情感经验中产生综感 ,是 因为人们不仅对事物进行感知,而且调动了理解 、情感 、想
象等多种心理功能,形成一种综合的审美愉悦。
形式美 的直接来源是诗歌的形式结构 ,但并非只有诗歌的语言形式特征才能激发其
形式美。在瑞恰慈看来 ,诗人能通过语词的独特排列方式使感觉经验连贯、有序 、自
由。⑤ 当诗歌的文字符号落在视网膜上,就会发生情感冲动的微妙波动。当文字的形象映
① I.A.Richards,Science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