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传统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的沿革.pdf

试论中医传统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的沿革.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中医传统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的沿革.pdf

第 36卷 第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No.6 Vo1.36 2014年 11月 JGCTCM Deeember 2014 ·1 · 试论 中医传统方剂 “君 臣佐使” 配伍理论 的沿革术 韦 佳,陈 倩 ,冯 泳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君臣佐使理论是方剂配伍研究的重要 内容,本文以古今医籍文献为线索,系统探讨君臣佐使理论的源流演变和 发展变化 ,为推进君 臣佐使理论运用于古方学习、临床处方和新药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君 臣佐使;组方理论;初始记载;继承发展 ;具体运用 Doi:10.3969/j.issn.1002—1108.2014.06.001 中图分类号:R28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1108(2014)06—0001—03 中医组方理论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精髓,君臣佐使结 量。在此基础上到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序》中补充 “药 构是组方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历史漫长的中医药实践探索 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 和理论凝炼中,君臣佐使理论的纲领性地位不断稳 固,它 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指出组方用药规模 的具体阐 是学习古方的经典模式,是临床用方的重要依据,是新药 释,即根据实际病情来安排君 臣佐使药味的多少,以达到 研制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从 “君臣佐使”的源流演变、发展 互相促进,互相协调的治疗效果。 运用、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为推进君 臣佐使 至此,君臣佐使理论在春秋时期的 《素问 ·至真要大 理论运用于古方学 习、临床处方和新药研制奠定理论 论》初见肇端,在一定程度勾勒出理论框架 ,但其 中没有诠 基础 。 释佐药的概念 ,对君、臣、使药的论述不够详尽;而秦汉时 1 君臣佐使理论的初始记载 期的 《神农本草经》在实践的验证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加入 君臣本是国家管理等级地位的概念 ,古代天子或诸侯 了佐药的阐述,完善了该理论 的组方结构,为确立君臣佐 都可以称为君,辅佐君王者称为臣。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医 使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中医组方用药起到重要 药学家在 《黄帝内经》中将此概念引入中医制方理论,以国 的指导作用。 家严格的等级管理体制借喻组方中药物的主次、数量和剂 2 君臣佐使理论的继承发展 量等关系,成为后世君臣佐使理论 的雏形 ,奠定了方剂组 2.1 唐宋时期 方理论的基础。如 《素问 ·至真要大论》提出:“帝 日:善,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载有大量的医论 ,但没有 方制君臣何谓也?歧伯 日: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应臣 对组方理论相关的阐述。王冰 《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中 之谓使 ,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帝 日:三品何谓?岐伯 日: 注日:“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使,所以异善恶之名 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对君、臣、使的地位、作用进行具体 位 ,服饵之道,当从此为法,治病之道,不必皆然,以主病者 记载,说明了方剂 中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又如 《素问 · 为君 ,佐君都 (者)为臣,应臣之用者为使,皆所以赞成方用 至真要大论》记载:“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 中外,治有 也”,王冰在这里反驳关于上、中、下三品为君 、臣、佐使药 轻重 ,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 的说法 ,表明 《神农本草经 ·序例》中的君臣佐使是用来阐 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 释药物善恶等,与 《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的组方理论的论 也。故 日: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