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张力关系的科学形塑.pdf
2014年9月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September,2014
第7卷第5期 Journalof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Yan’an
— —
论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张力关系的科学形塑
尚庆 飞 ,张 明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
张力关系,是理论的普遍性通过民族国家实践的特殊性得 以呈现,并且赋予理论新的内涵。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史上,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争论其实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双向同构的结果,批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概念于理论
或实践都是不可取的。民族特色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指称,也应该包含民族国家、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等因素
在内。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不仅仅赋予民族性的表达形式,更多地是为了实现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一
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必须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形式中才能加以表述;另一方面,综合考虑民族特点基
础上形成的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 了新的 “质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新
的民族性 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争论;张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A81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号】1674—0351(2O14)05—0o32—06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 层出不穷,其 中最为显著的有两次:一是关于南斯拉
就是要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民族 夫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二是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
特色个性化冲动之间的张力关系,即在充分尊重马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争论。在一段时间内,
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 “民族化”成为一个惹人生疑的 “刺眼”,
构架内指引实践的同时,充分照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 而处于被怀疑、被批判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在于:在
义建设的具体国情,弘扬民族特色的内在需求,实现 一 般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的结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彰 其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而 “民族化”则是一
显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因 个相对狭隘的范畴。因此,在某些人 (尤其是 以教
此,赋予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 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为代表 的理论原教 旨主义者)看
即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特色两极之间的 来,谈 “民族化”从本质上而言是多此一举,势必会
关系,必须实现二者的结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损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真理性,是对马克思主
一 、 经济与政治因素的双向同构 :关于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背叛,是修正主义幽灵的复活。从表面上
义 民族化争论实质的新思考 看来,如此信奉、维护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看似是
纵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因此,批判马克思主义
动史,不难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的争论 “民族化”在理论上有其合理之处。其实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