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张之洞一生都致力于教育的发展。本文从目的论、制度论、教学论的不同维度,对张之洞的高等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后的高等教育思想做一个概述。
关键词:张之洞;高等教育;甲午战争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29-03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老人,死后谥号为文襄,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1]张之洞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卒于宣统元年(1909),一生经历道、咸、同、光、宣五朝,他的生命几乎贯穿于整个晚清朝。张之洞是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活跃于晚清政治舞台的,他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后来又在清末新政中力主改革的新思想,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而他一生对教育的重视使得他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又显得与其他朝廷大臣与众不同,中国的教育近代化研究中都少不了张之洞的名字。
张之洞出身仕宦之家,自幼聪颖,早得科名,26岁即获授翰林院编修。后在1867—1876年十年间曾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乡试副考官和四川学政。张之洞的仕途之路是从主理教育开始的。他把学政定位为“为国家培养人才”,并始终致力于此。后来他成为朝廷重臣,几度出任封疆大吏,都不忘致力于教育强国,并在教育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其弟子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2]美国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其《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中写到:“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台湾学者苏云峰在《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一书中更是高度评价他对中国教育改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张之洞的领导,而张之洞,对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不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意义。正是由于张之洞的贡献,而使中国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道路。”由此可见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伟大贡献。
张之洞关注教育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中高等教育上。他自幼师从胡林翼等大家,受“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极深。而他饱览群书,很多教育思想也受到如《大学》中大学之道等思想的影响。这些一方面奠定了张之洞的实用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成为张之洞后来为学治校的思想宗旨。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操办的很多当时用来培养人才的学堂,相比于现在的学校水平,相当于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这在当时可以看作是中国先进的高等实业教育了,他的实业教育思想也已经蕴含其中。如他在湖北时筹办的自强学堂演变为现在的武汉大学,以及湖北工艺学堂后来演变为武汉科技大学等。我认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他由清流派转化为洋务派为时间节点(1883年出任山西巡抚期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书院时期”和“学堂时期”。“书院时期”,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作养贤才,贵得明体达用之士,以备国家任使”,[2]即为封建统治培育既“忠君爱国”又能“兴邦治国”的人。这期间他兴办了经心书院、尊经书院、令德堂书院,并编撰了《頀轩语》和《书目答问》等。在“学堂时期”,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则更多地体现为通过培育人才来达到自强、保护封建势力的目的。这期间他的思想较前期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致力于大兴洋务,培养实用人才等。而清王朝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深深地刺痛了张之洞的神经,他痛定思痛,认为“泥发而流于弱,变法即转为强”,主张“变通陈法”、“力变从前种种积弊”。此时的张之洞由洋务派代表转变为了变法者的身份。他的教育思想亦出现了特别大的转变,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并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来由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他退出了变法者的行列,转为投奔到慈禧太后的阵营。但是这期间,他的一系列系统的教育思想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特别是近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拟对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后的高等教育思想做一个概述。
一、教育目的论
张之洞认为,甲午战争中,中国如此泱泱大国之所以会惨败给日本这个小国家,主要就在于中国教育的落后:“西国之强,强以教育”,从而把兴学育才提到了自强救国的认识高度,给教育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功能。张之洞在其著名的《劝学篇》中明确提出其兴办教育的目的:“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他还把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养作为在我国实行民权政治的前提。“此必俟学堂大兴,人才日盛,然后议之,今非其时也”[3]
同时,张之洞在中国教育史上较早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的目的。1902年11月,他在《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中论道:考日本教育,总义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IS G 4313-1996 弹簧用冷轧不锈钢带(中文版).pdf VIP
- 针灸学课件课件.ppt VIP
- 2024年温岭市交通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汇总.docx VIP
- 小升初数学试题真题汇编-填空题50道精品及答案.pdf VIP
- 小型宾馆安全保卫人员职责.docx VIP
- 唯美中国风名著导读《红楼梦》读书分享ppt.pptx VIP
- 2025山东泰安市泰山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般工作人员招聘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汇总.docx VIP
- 安全台帐范本.pdf VIP
- 05G359-3悬挂运输设备轨道标准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