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1、“……者……也”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式。 “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也”式。“也”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 “……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1. “谓语+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 “见+谓语”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见+谓语+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受+谓语”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
如:(1)有罪受贰。 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 “为+动词”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 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 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 “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 “被+动词”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所省多是代词“之”。)
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4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词“于”,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司马光《赤壁之战》)
(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3)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四、谓语前置(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五、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 “否”、 “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 之前。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离骚》)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