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曩955390 学校代码:10246 学 汀一 L天 醇 肠仫士 港 位 擎论 支 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 ATheoreticalReconsideration ofthe of TranslationTextbooks Making inChina 院系(所): 外文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姓 名: 陶友兰 指导教师:何刚强教授 完成日期:20靠年3月28日 论文摘要 在翻译研究同益多元化的今天,翻译教材建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翻译界国内 外学者的关注。在国外,以James Chesterman, Holmes,JeremyMunday,Andre Giddeon Nikoulitcheva为代表。虽然他们都从不同的 Toury,Cay Dollerup和Dina 角度论述过有关翻译教材的问题,但是没有对翻译教材的建设进行过系统的理论 阐述。 在国内,翻译教材的研究非常薄弱。从1994年到2005年,中国期刊网等其 他资料来源显示只有31篇有关翻译教材研究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大多数为 就事论事之作,主要是经验式的主观评价,属微观研究。周兆祥博士早在80年 代,开始比较内地和港台地区翻译教材及翻译论著的编著和改进问题。张美芳教 授对中国英汉翻译教材进行了宏观的研究和比较,于2001年出版了《中国英汉 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书。另外,穆雷教授在其《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一书中,也探讨了翻译教材建设问题。译界其他学者如方平、许均、郭著章、罗 进德、罗选民、方梦之、冯庆华、黄忠廉、何刚强、刘季春、文军、屠国元等都 对翻译教材发表过不同的见解。这些研究都颇具价值。但是,随着国内翻译研究, 特别是应用翻译研究的发展,关于翻译教材建设的定位问题、翻译教材编写的宏 观理论指导、如何把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于翻译教材的编写、影响翻译教材建设 的因素分析、如何系统地编写核心的翻译教材等方面的探索,目前国内还没有学 者进行系统地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拓展。 本文从跨学科角度出发,主要用定性的途径,通过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 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发放翻译教材编写调查问卷、考察市场和学 生需求、个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手段,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和推理法对所取得的 信息材料进行论证和总结,从多重角度来论考察1980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本科 生翻译教材的建设问题,对良好的传统与行之有效的翻译原则加以继承性发展, 将翻译理论与研究和相关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交际学理论、可读性理论以及 营销学理论结合起来,以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翻译教材建设理论。所 以。本研究不仅可以被视为翻译研究的一种补充或延伸,而且也是相关跨学科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希望对挑选翻译教材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等产生积 极影响。 在简要地回顾了中外翻译教材研究之后。本文的第二章对翻译教材建设进行 重新定位,首次提出翻译教材建设应纳入霍尔姆斯的应用性翻译研究范围,从而 确立其重要性和很强的实践性,进一步推动我国应用性翻译理论的发展。 教材的建设离不开宏观理论的指导。第三章梳理了五条基

文档评论(0)

xwb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