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庞德公之隐与诸葛亮之隐.pdfVIP

试论庞德公之隐与诸葛亮之隐.pdf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7卷第 3期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01.7 No.3 2008年 5月 JournalofXiangf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May.2008 试论庞德公之隐与诸葛亮之隐 魏平柱 (襄樊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北 襄樊 441000) 摘要: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 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 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 。诸葛亮 “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 “独拜”也不是 “崇拜”,而是礼仪的需要。 关键词:庞德公;诸葛亮;隐选 ;差异 中图分类号:K236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914X{2008)03—000103 1 庞德公 之 隐与诸葛 之 隐的隐逸文化背景 身远害得大雅之道 ,又其次也。然 同不失语默之致 . 隐士是 中国古代社会中士人阶层的一种特殊产 有幽人贞吉矣,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 物,他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态相当复杂 。迄今为止, 而语哉 !”[53按照品格高下,他给隐者分为 “隐之上 有史籍记载下来 的中国最早 的隐士应是远古的许 由 者”、“大隐”、“又其次”、“又其次”四种。以此标准衡 和巢父,此后则江山代有隐士出,以致史书不得不专 量庞德公、诸葛亮之隐.除可以肯定他们不属 “上者” 门记之。中国正史二十六部.为隐士立传的就有十七 外 ,很难对号入座。 种。除此之外 ,晋代的皇甫谧 ,清代的高兆还分别著 然而 ,当我们一旦洞悉 了二人隐居 山林 的区别 . 有 《高士传》和 《续高士传》,共为 239位隐士作 了专 便会惊讶地发现 同一片林子 中并不是只有一种鸟。 门介绍。真可谓蔚为大观矣 !南朝刘宋时期的袁淑还 庞德公、诸葛亮同是东汉末年的隐居者 .虽然隐逸文 曾 “集古来无名高士为 《真隐传》”。[13梁代 的阮孝绪 化背景相同,但二人隐居的终极 目的却大相径庭。按 也曾著有 《高隐传》。阮孝绪 “著 《高隐传》,上 自炎黄, 《汉书 ·逸民传》所给的分类 :“或隐居以求其志,或 曲 终于天监末,斟酌分为三品。言行超逸 .名氏弗传为 避以求其道 ,或静 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 ,或 上篇;始终不耗 ,姓名可录为中篇;挂冠人世 .栖心尘 垢俗以动其栗,或疵物以激其清。”[]庞德公当属 “去 表为下篇。”2[3遗憾的是这两种书均 已散佚 。仅存袁 危以图其安”者也 ;诸葛亮当属 “隐居 以求其志”者 淑 《真隐传》中 《鬼谷子》一篇。不知庞德公归属何等 也。二者显然是有区别的。 何篇。按照这个标准 .真正的隐士该是连名字也没有 中国古代隐士阶层 的构成以及他们 隐居的方式 留下来者 。所 以。我们今天论及的隐士都应是属于 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梁代萧子显在 《南齐书 ·高逸传》 “假隐者”。 中所言:“隐避纷纭,情迹万品”。但无论多么复杂或 给隐士分类 ,古人还有大隐、小隐、中隐之说 。隐 多么繁芜,都与各 自的哲学思想基础相关连。而中国 于朝市的为大隐,隐于山林 的为小隐[引,隐于地方官 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思想,最主要者无非就是道家 的为中隐[引。庞德公隐于岘山南 ,“至老不入襄阳城”: 思想和儒家思想。从这一根本问题人手.以此为标 诸葛亮隐于隆中,躬耕垄亩,二人之隐应归于小隐, 准 ,中国古代的隐士便可分为道家之隐和儒家之隐 其隐逸文化背景大致相 同,分不出有什么差异 。因 两个大类 。那些 “无意天下事,无意仕途,一心出世, 此,有学者据此认为诸葛亮隐居隆中是以庞德公为 以求超然物外”的便是道家之隐;而那些 “身处江湖, 榜样的结果。此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文档评论(0)

w4o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