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园林造景手法与文人审美观.pdfVIP

浅析苏州园林造景手法与文人审美观.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 众 文 艺大 众 文 艺大 理论研究·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造景手法与文人审美观 杨芳芳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环艺教研室 河南郑州 450000) 史佳迪 (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 苏州园林乃至中国园林以“时间”的方式展开,总给人以 史渊源,特别受到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自然之趣和幽深之思,而这种自然之趣的 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 审美趣味正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安静闲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体现, 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 反映出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意识。 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这种造园艺术与当时文人们所处 (二)文人精神对园林的影响 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文人,饱读诗书,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通,喜爱山水自 关键词:园林;设计;自然;审美观 然,高雅的审美品位和生活情趣,影响着造园思想,也促进着文 人园林的发展。文人园林,除了文人亲手营建,更多是指在建造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 时接受文人情趣,突出文人色彩的园林。如扬州的个园,虽是盐 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 商所建,但是宅墙边有文人喜爱用来比喻气节的翠竹,有雅士们 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 常常用来自愈的奇石,有才子们欣赏的绿池红鲤,一派文人雅士 构筑中,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 的景致和情调,成为闻名于世的文人园林。 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 文人园林闻名于世有很多,有的园林在建构上并不十分出 术效果。 色,但因为文人居住而出名。司马光曾在洛阳建有“独乐园”。 一、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解析 园子规模不大,与其他园林相比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人们仰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谪或病退的官吏、不得志的文 慕司马光,他的独乐园也成了人们敬仰的对象。白居易的庐山草 人,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是体现了 堂建构得就很能体现诗人朴质无华的文风,简单、精炼,与自然 隐逸静趣的“城市山林”“第二自然”,这就使园主们的造园思 融为一体,四时之境皆不同,对后来的文人园林设计产生了很大 想由儒家伦理走向道家哲学——虚静恬淡、归真返朴。 影响。 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三、“诗情画意”——文人艺术传统精神产物 “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 文人园林充满了诗意。园中很多景点的名字来源于诗,既 的处理上,讲究整体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 能给其中的景物增加雅致,又能成为山水花草的点睛之笔,很能 一致。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 显示主人的学识修养。以苏州留园为例,其中有很多景点就是以 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 诗命名的。留园的布局是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南岸的建筑主体是 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空间审 “明瑟楼”和“涵碧山房”。明瑟楼,取自水经注:“目对鱼 美意识的兴奋。 鸟,水木明瑟”。涵碧山房,取于宋朝朱熹的诗“一水方涵碧,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