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鱼生物学研究及 其 资 源开发硕士论文.pdfVIP

白鸽鱼生物学研究及 其 资 源开发硕士论文.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产科 技 FISHERIES SCIENCE TECHNOLOGY 1 白鸽鱼生物学研究及其资源开发◆ 1, 2* 2 2 1 1 苏跃朋 , 马甡 , 刘小亮 , 胡世辉 , 朱建洪 (1. 珠海市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 珠海 519100 ; 2.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 266003) 摘要:白鸽鱼,学名蜥形副平牙 虎鱼,暖水性小型底栖鱼类,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及近岸滩涂处,也 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水域中。在我国,白鸽鱼野生分布区域北到福州,南至海南岛,珠江流域各河口区野 生白鸽鱼资源量最为丰富。人工养殖条件下,白鸽鱼摄食水蚯蚓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白鸽鱼为广盐性分 布种类,可存活盐度范围在0~30;白鸽鱼较耐低温,96h 致死低温为 10.78℃ ,当水温在12℃ 以上时, 未出现死亡现象。 目前,国内外对白鸽鱼繁育与养殖、放流等技术还未见报道。白鸽鱼属于 虎鱼类,借 鉴 虎鱼类现成的养殖繁育经验,可以为白鸽鱼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白鸽鱼为珠江流域的特色 水产珍品,在滩涂池塘养殖中具有适盐范围广、适应性强、食性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随 着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白鸽鱼必将成为继大弹涂鱼之后的又一养殖热潮。 关键词:白鸽鱼,食性,生物学,温度,盐度,资源开发 白鸽鱼 (Parapocryptes serperaster) ,学名 白鸽鱼体浅棕红色,头部略呈浅金黄色,体 蜥形副平牙 虎鱼,隶属于 虎鱼亚目(Gob- 背测隐有5 条浅灰色横斑。背鳍、臀鳍和腹鳍均 ioidei)、 虎鱼科(Gobiidae)、副平牙 虎鱼属 为浅桔色;胸鳍上部灰黄色,下部桔黄色;尾鳍 (Paraopcryptes)。俗称白鸽、白甲或白花鱼。 中间浅桔黄色,上下叶边缘青灰色。背鳍Ⅵ,Ⅰ- 相传珠海斗门五山地区曾飞来一种神鸟名 26~28;臀鳍Ⅰ-26~28;胸鳍21~23;腹鳍I-5; “白鸽”,以此鱼为食,故名白鸽鱼。 白鸽鱼为暖 尾鳍 16~17。纵列鳞63~75 ;横列鳞22~24。鳃 水性小型鱼类,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及近岸滩涂处, 耙5+8~9。 也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水域中。广东省珠江流域 体长为体高的7.1~8.3 倍,为头长的4.5~5.5 历来盛产白鸽鱼,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珠海 倍。头长为吻长的4.0~4.9 倍,为眼径的5.4~7.3 地区年产量曾经达3000~4000 吨。但由于酷捕滥 倍,为眼间隔的 11.0~12.3 倍。尾柄高为尾柄长 采、 自然条件恶化、施用化肥、工业污染等的影 的1.7~2.1 倍。体背、腹缘几乎平直,尾柄短。头 响,原本生长白鸽鱼的栖息地己不再适于白鸽鱼 后部侧扁,吻背面稍圆突,眼在头的前半部。眼 的繁殖和生长,目前年产量仅50 吨左右,保护野 间隔等于或小于眼径。鼻孔每侧2 个,相距远: 生白鸽鱼资源刻不容缓。研究白鸽鱼生物学特征, 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小,圆形。犁骨、腭骨及舌 并进行人工繁育和养殖,既可以保障该名贵水产 上均无齿。鳃孔约与胸鳍基部等宽。 品的苗种供应与养殖生产,又可以通过人工放流 体近尾部处鳞最大;眼后头顶、前鳃盖骨及 方式补充自然海区、河口区苗种,缓解野生白鸽 鳃盖骨被细鳞。两背鳍相距较近:第一背鳍较高, 鱼的捕捞压力,保持湿地、河口生态系统平衡, 基部短,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第二~四鳍棘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 长,后方鳍棘较短;第六鳍棘与第五鳍棘间距较 大,压倒后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基部长, 1 生物学研究

文档评论(0)

大吧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