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运输公司“7.27”单井计量车爆管亡人事故汇报材料.ppt

塔里木运输公司“7.27”单井计量车爆管亡人事故汇报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塔运司 * 哈601- 7PT2JS井 计量车爆管亡人事故 2015年7月27日20点30分,塔运司所属塔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3名员工在执行哈拉哈塘作业区哈601-7PT2JS井计量作业任务过程中,发生计量车出口软管超压爆管事故,致两名员工死亡。 经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初步调查判定:这起事故是由于计量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而引发的一般A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简介 事故计量橇 爆管(软管) 爆管(接头) 事故计量橇 事故现场图 哈601-7PT2JS井自2011年12月5日开始试采生产,2013年10月10日进站生产,属于注水采油间歇式自喷生产井(哈拉哈塘作业区注水采油间歇式自喷生产井共20口),硫化氢浓度为613ppm。2015年7月10日,该井开始第10轮注水(反注),至7月19日结束,注水1200方,停注时油压8.5MPa。2015年7月26日13:30开井,开井时油压15.OMPa,生产回压0.67MPa。2015年7月27日,根据生产计划,安排计量车进行计量作业。 事故计量车由乌鲁木齐昌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制造,型号为XF-2005III型,于2013年10月投入使用,日均计量3-4口井。计量车所配进出口软管设计压力为5MPa。 哈601-7PT2JS井基本情况 事故经过 进入现场 连接流程 切换计量流程 清理清扫现场 听见刺漏声音 到刺漏点查看 出口软管爆管 两人击倒在地 20:15 20:47—23:30 20:32 20:36 20:27 20:29 20:30 事故报告 启动预案 20:47 干部到达现场 组织应急处置 伤员送医救治 2015年7月27日20:30分,塔运司塔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作业四部采油工李增师、集输工苑野用计量车执行哈601-7PT2JS井计量作业任务时,误将计量车出口管线作为入口管线接入工艺计量流程,造成单流阀憋压至5.8Mpa至爆管。事故导致采油工李增师、计量车驾驶员过新平受重伤,后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员工苑野未受伤。 计量作业流程图 事故原因分析 计量人员李增师、苑野在进行单井计量作业过程中,违反《移动计量操作规程》,致使工艺流程连接错误,造成计量车出口软管超压爆裂,打击现场人员致死。 ◆ 直接原因 ◆ 间接原因 1.计量员李增师、苑野在连接计量流程后,未对计量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确认,导致计量车进出口管线与采油工艺管线阀门接反。 2.因计量车出口装有单流阀导致计量车出口软管憋压,压力达到5.58MPa时,软管爆裂撕断。 3.导通计量作业流程时,主岗李增师未安排副岗苑野观察井口回压表,导致作业人员未发现管线压力异常升高。 4. 计量过程中,计量车驾驶员违规进入作业区域内。 5. 作业正值晚饭时间(19:30—22:00),作业人员注意力分散,急于完成作业任务,主观上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 管理原因 1.现场员工违章作业。计量人员李增师、苑野违反《移动计量车计量操作规程》,将计量流程接反,且在未确认情况下导通计量流程,导致计量车出口管线憋压。 2.岗位职责落实不力。导通计量流程时,主岗李增师未按照《移动计量车计量操作规程》安排副岗苑野到井口观察回压表数据,致使管线憋压后,现场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管线压力异常升高。 事故原因分析 ◆ 管理原因 3.目视化管理不严肃。前期作业后,未及时对井场目视化标识进行补充更新,致使井场出口管线标识缺失。移动计量车进出口软管连接采油管线的接口端缺少流向标识,容易造成接口错误。 4. 属地监督管理缺位。计量作业属地监管制度不健全,井场值班人员对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作业现场组织随意;对现场无关生产操作的驾驶员管理不严,致使计量车驾驶员进入操作现场。 事故原因分析 ◆ 管理原因 5.风险危害估计不足。虽然已经对计量作业可能造成的管线接错、泄漏、超压等风险进行识别,但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估计不足,从而未能采取有力、有效的风险消减、控制和防范措施。 6. 工艺设计存在缺陷。管线进出口管头未采用不同管径的连接方式,给作业员工的误操作带来了潜在风险。 7. 应急管理能力不足。作业员工风险意识差,应急反应能力弱,在听见刺漏声的情况下,仍未引起高度警觉,没有作出应急反应,调整作业方案和应对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警示与整改措施 1.在油田公司的指导下,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开展事故调查、处置和原因分析。 2.严格执行油田QHSE体系

文档评论(0)

188****72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