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PAGE

PAGE5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引导学生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二、拓展资源

丛书:《桂林山水歌(节选)》《长城(二首)》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课时建议: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出示单元导读页和学习任务页)回顾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本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语文要素:(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学习任务: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跨越古今,爱国志士在家国大义面前展现的爱国情怀,激发着新时代少年的报国之志。本周,班级准备开展“祖国,我想对您说”主题活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致敬英雄,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四:传承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出示本课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本真实的历史教科书。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到处留下了革命的足迹。看着这一切,诗人满怀激情写下了《延安,我把你追寻》,他在追寻延安的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出示本课学习活动)——活动一:追忆往昔,展望美好未来;活动二:深入理解,传递精神火炬;活动三:拓展阅读,感受壮美河山。

活动一:追忆往昔,展望美好未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小组内展示分享。

(2)小组交流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说一说每一节讲了什么。

交流汇报。

——诗歌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现代化建设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朗读诗歌,讲解诗歌意思,重点点拨。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运用两个比喻,生动表达了对“延安”的追寻。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通过选用这几处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雨后春笋:在这里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奧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亳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也不能忘记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现代化发展与贫困的生活、落后的生产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再次正面咏叹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表明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不仅是对已逝岁月的怀念和赞美,更是面向祖国美好的明天。令人振奋和鼓舞。

结合诗意,引导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延安精神?作者为什么要追寻他?

活动二:深入理解,传递精神火炬。

1.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结合我们预习课上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你自己课后查找的资料请你说一说吧!

资料1:

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许多革命者都曾在延河边讨论革命的道理。

——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实际上是说作者在追寻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是在追寻革命先辈们不断探求从事革命的真理。

资料2:

南泥湾曾是一条狭窄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1941年至1944年,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响应中共中央号召来到这里,挖窑洞、吃野菜,自制工具搞生产。他们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奋斗,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追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上是说在追寻三五九旅全体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

资料3:

枣园、杨家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杨家岭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此召开。1944年至1947年3月,枣园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追寻“枣园梨花的清香”“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实际上是说追寻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革命的正确领导。

小结:作者之所以写追寻这些地方,实际上是在怀念昔日延安的岁月,追寻“延安精神”,追寻中国共产党不断追求革命真

文档评论(0)

134****96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