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培训简报.docxVIP

幼儿园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培训简报.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园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培训简报

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对危险认知不足,一旦发生突发灾害或安全事件,易造成群体伤害。为提升教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帮助幼儿掌握基础避险逃生技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伤害,本次培训围绕幼儿园常见灾害类型,系统梳理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与操作要点,内容涵盖火灾、地震、踩踏、暴雨内涝、防拐骗等五类高频场景,结合幼儿身心特点设计针对性应对策略,确保培训内容实用、可操作。

一、火灾避险逃生自救方法

(一)预警识别与日常准备

幼儿园火灾多由电器线路老化、易燃物品堆积、明火管理不当(如蜡烛、蚊香)等引发。日常需重点关注以下预警信号:电器设备异常发热、焦糊味;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灭火器压力指针偏离绿色区域;烟雾报警器误报或失效。

为保障应急响应效率,需做好三项基础准备:

1.物资储备:每间教室、活动室配置2具4kg干粉灭火器(悬挂高度1.2-1.5米),厨房增设1具水基型灭火器;每层楼道设置独立烟感报警器(间距≤15米),应急照明灯具(断电后持续照明≥30分钟),疏散指示标志(距地面≤1米,箭头指向最近出口);各班配备应急包(内含湿毛巾袋、哨子、儿童口罩、应急联系卡)。

2.预案演练:每学期开展2次全流程火灾疏散演练(其中1次为夜间模拟),演练前通过动画短片、儿歌(如“火灾来,莫慌张,湿毛巾,捂口鼻,弯腰走,靠墙行”)向幼儿讲解要点,避免因恐惧引发混乱;演练时明确教师分工:主班教师在前引导,配班教师中间护队,保育教师断后检查(确认无幼儿滞留卫生间、午睡室),演练后复盘路线耗时(30人班级疏散至安全区域应≤3分钟)。

3.环境管理:定期检查电路(每季度由专业电工检测),禁止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活动室、午睡室不放置易燃装饰物(如纱帘、纸质挂饰),玩具柜与插座保持1米以上距离;厨房燃气管道每月检漏,燃气灶使用后关闭总阀。

(二)现场处置与幼儿引导

火灾发生时,教师需遵循“快速判断-有序疏散-科学自救”三步骤:

1.快速判断火情:若烟雾较小、无明火,立即启动疏散流程;若火势较大(如门窗变形、火焰窜出),应关闭房门(用湿棉被堵门缝),带幼儿转移至窗边(挥动鲜艳衣物呼救),避免盲目逃生。

2.有序疏散操作:

-取应急包内湿毛巾(折叠8层,覆盖口鼻),指导幼儿用“小螃蟹走路”姿势(弯腰低姿,视线保持与地面1米内);

-按照“就近出口优先”原则,若主疏散通道受阻,启用备用路线(如活动室侧门、楼梯间安全出口),避免拥挤;

-对小班幼儿(3-4岁)采用“牵手+背负”方式(身高1.6米以上教师可背负1名幼儿,牵手2名),中班(4-5岁)分组列队(每队5-8人,由配班教师带领),大班(5-6岁)自主跟随(教师在队首、队尾看护);

-疏散过程中持续用简短指令安抚(如“宝宝们跟紧老师,我们去小花园玩游戏”),禁止奔跑、推挤,遇楼梯时提示“扶好栏杆,一步一阶”。

3.特殊情况处理:若幼儿衣物起火,立即用厚毯子包裹(隔绝空气),或让其就地打滚(禁止奔跑);若疏散途中遇浓烟,贴近地面爬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每3秒呼吸一次);到达安全区域后,清点人数(按“报数法”:1号报“到”,2号报“到”……),向消防人员报告“XX班应到25人,实到25人”,并标注未到幼儿可能滞留位置(如午睡室小床底)。

(三)后期跟进与心理干预

火灾后24小时内,组织幼儿参与“安全小卫士”活动:通过绘画“我知道的火灾逃生方法”、情景模拟“拨打119”(使用玩具电话练习)巩固记忆;对出现哭闹、噩梦等应激反应的幼儿,采用“情绪温度计”游戏(用彩笔在纸上画温度计,红色代表害怕,绿色代表安心,引导幼儿表达感受),教师配合拥抱、轻声安抚,避免反复询问“当时怕不怕”。

二、地震避险逃生自救方法

(一)预警认知与日常防护

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幼儿园需重点关注两类预警信号:一是官方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通过广播、手机APP推送),二是自然异常现象(如动物躁动、井水冒泡)。

日常防护需落实三项措施:

1.设施加固:活动室、午睡室大型家具(如书架、玩具柜)采用L型角码固定(与墙面连接),悬挂物(如空调、吊灯)加装防坠链(承重≥100kg);窗户安装限位器(开启角度≤30°),避免地震时玻璃脱落;课桌、椅子选用圆角设计(减少碰撞伤害)。

2.知识普及:通过“地震小博士”课堂,用积木模拟房屋倒塌(演示“生命三角”原理:躲在结实家具旁,形成三角空间),教幼儿识别安全躲避点(如承重墙角落、卫生间(空间小、管道多)),避免靠近窗户、镜子、吊灯;设计“地震逃生棋”(棋盘格子标注“躲在桌子下”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