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1/NUMPAGES11

[导读]“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本性温暖了我们的生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直至今天,我们依然用行动践行孟子的“性善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正是孟子“性善论”产生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亚圣的光辉思想。

第5课篇目(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习任务

1.理解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

3.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思想。

助读资料

一、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后人称之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称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之后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人物颂歌]

你游说执政者,却不忘一个“仁”字;你宣扬治国策略,却不忘一个“民”字。辗转诸国,四处游说,只有仁你看得最重;唇枪舌剑,才思敏捷,要把民放在心中。在你的词典里,第一页是“仁政”;在你的路途中,永不踏上的是霸道。在你的路上,你走得艰难,是因为你背上有仁政,心中有人民。大哉!奔忙于天下,为的就是天下。一串串脚印,留下的是你的智慧,一阵阵风吹不走的,是你的精神。仁者无敌!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民众过着苦难的生活。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倡导施行“仁政”。本文就是孟子和弟子公孙丑的谈话节选,集中体现了孟子“仁义”思想中的“性善论”观点。

文意疏通

一、破译重点字词(在括号内译出加点词的意思)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①()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②()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③()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④()见孺子⑤()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⑥()恻隐⑦()之心;非所以内交⑧()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⑨()于乡党⑩()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11()也。由是观之1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13()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14()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15()其有四体16()也。有是四端而自谓17()不能者,自贼18()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19(),泉之始达。苟20()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21()父母。”

二、理解重点语句(在横线上填名句)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人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一、明辨通假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同?

2.若火之始然 同?

二、语境辨义

1.乍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乍暖还寒时候[《声声慢(寻寻觅觅)》]

?

2.要

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④要言不烦?

3.端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②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

?

③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④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4.苟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②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