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代科举制的社会流动作用
引言:一扇改变命运的”龙门”
站在西安大雁塔下,望着唐代进士题名碑斑驳的刻痕,仿佛能听见千年前长安城的喧闹。那些来自寒门的举子,背着书卷从巴蜀、江南、河朔的田埂间跋涉而来,在朱雀大街的贡院门前攥紧了褪色的包袱——他们知道,这座朱门里的一张试卷,可能是自己人生唯一的转机。科举制在唐代的成熟,就像一道划破阶层壁垒的光,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诗里的浪漫,变成了真实的社会流动图景。这种流动不是偶然的个案,而是制度性的突破,它重塑了唐代的社会结构,激活了文化活力,更在历史长河中埋下了”公平选才”的种子。
一、唐代科举制的制度底色:打破门第的制度设计
要理解科举如何推动社会流动,首先得看它的制度基因。唐代科举是在对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权被士族垄断,阶层流动几乎凝固。到了隋唐,随着均田制推行、庶族地主经济崛起,旧有的选官制度已严重滞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雏形初现;而真正让这一制度扎根的,是唐代的持续完善。
(一)科目与流程:多元通道与程序规范
唐代科举分常科与制科。常科是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其中进士科最受重视,“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制科则是皇帝临时下诏开设的特科,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专门选拔特殊人才。这种多元科目设置,相当于为不同才能的人打开了不同的上升通道:擅长经学的可以考明经,精于法律的可以考明法,文采出众的则冲刺进士。
考试流程更是打破了以往”推荐制”的随意性。考生来源分”生徒”与”乡贡”:生徒是官学学生,乡贡是自学成才的州县推荐者。无论哪种来源,都要先通过州县预试(称为”解试”),合格后由地方官”发解”送长安;到了长安,要经过尚书省的”省试”,由礼部主持;进士科还要加试”殿试”(武则天时首创),由皇帝亲自考核。整个过程强调”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试卷虽未糊名(宋代才普遍推行),但主考官需对录取结果负责,唐代因”取士不公”被弹劾的考官不在少数。这种程序规范,让”考试”取代了”门第”,成为最核心的评价标准。
(二)录取标准:才学优先的价值导向
与九品中正制”计资定品”不同,科举制的核心是”唯才是举”。以进士科为例,考试内容包括帖经(考儒家经典记忆)、杂文(考诗赋策论)、策问(考时务分析),全是对知识储备、文学素养和政治见解的综合考察。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参加进士科时,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既展现了文学才华,又暗含对生命力的哲思,这样的答卷自然能脱颖而出。
更关键的是,唐代科举不限制考生出身(除了商人和贱民等特殊群体)。《唐六典》明确记载:“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但这里的限制主要针对”家专其业”的职业商人,普通农民、手工业者的子弟只要读书应考,是可以参加的。比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出身”世为农人”的家庭,通过科举官至太常博士;牛僧孺的祖先只是北魏的小官吏,到他这一代已家道中落,却凭借科举成为唐穆宗时期的宰相。这种”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让阶层流动有了制度保障。
二、向上流动:寒门子弟的突围之路
在唐代以前,寒门子弟想进入仕途,比登天还难。北魏时,寒门出身的高允曾感叹:“吾家五世以来,仕不过郡功曹。”但到了唐代,情况开始逆转。据学者统计,《登科记考》中可考的唐代进士2700余人中,出身庶族(寒门)的占58%,士族占42%;而在初唐,士族占比超过70%,中晚唐则降至30%左右。这种变化背后,是无数寒门子弟用笔墨书写的逆袭故事。
(一)教育资源的扩散:从”家学”到”乡学”的转变
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以前,经典文献和学术资源被士族垄断,他们有家庙、书楼、塾师,形成”累世经学”的优势。比如清河崔氏世代研习《左传》,范阳卢氏精通《周易》。但科举制让”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共识,普通家庭开始节衣缩食供子弟读书。唐代的乡学、村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说明基层教育已相当普遍。
更值得注意的是书籍的传播。唐代雕版印刷术逐渐普及,虽然主要印佛经,但儒家经典的民间抄本也越来越多。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代《论语》写本,很多是普通学子的习字作业,有的还标注着”某乡某里学生张某抄”。这些写本就像今天的”二手教材”,在寒门子弟中辗转传抄,成为他们敲开科举大门的”钥匙”。
(二)具体案例:从田舍郎到庙堂臣的跨越
张九龄:岭南寒士的宰相之路
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祖上只是地方小吏,到他父亲这一代已务农为生。他从小聪慧,7岁能文,13岁给广州刺史王方庆写信,王方庆感叹”此子必能致远”。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城市更新咨询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4).docx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能源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社会心理服务人员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6).docx
- 2025年碳排放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6).docx
- 2025年游戏引擎开发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7).docx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3).docx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