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文字题(共20分)

1.分析下列汉字的造字法(六书类型),并简要说明依据(每小题2分):

(1)爨:会意字。《说文》:“齐谓之炊爨。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字形由“臼”(双手)、“甑”(炊具)、“冂”(灶口)、“木”(柴火)组成,会合双手持甑、推木入灶生火之意。

(2)杲:会意字。《说文》:“明也。从日在木上。”日在树梢之上,表日出光明之象。

(3)娶:形声字。从女,取声。本义为男子娶妻,“取”表音,“女”表义类。

(4)亦:指事字。《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在“大”(正面人形)的两臂处加短横指示“腋”的位置,为本义“腋”的初文。

(5)甗:象形字。《说文》:“甑也。一穿底。”字形像上大下小的炊具,上部为甑(蒸食部分),下部为鬲(煮水部分),中间有箅子,整体象形。

2.指出下列各组字的关系(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每小题2分):

(1)说—悦:古今字。“说”本义为“陈述、解说”,后引申为“喜悦”,为区别本义与引申义,造“悦”表“喜悦”义。

(2)俛—俯:异体字。二字均表“低头”义,形符不同(“人”与“人”),声符“免”与“府”音近,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3)蚤—早:通假字。“蚤”本义为“跳蚤”,因音同(上古幽部精母)借为“早”,非造字时的分化。

(4)内—纳:古今字。“内”本义为“进入”,后引申为“接纳”,为区别本义与引申义,加形符“糸”造“纳”表“接纳”义。

(5)绔—袴:异体字。均指“裤子”,形符“糸”与“衣”义近,声符“夸”相同,为同一词的异体写法。

二、词汇题(共3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每小题2分):

(1)《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具:准备(“具卒乘”即准备步兵与战车)。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名词活用为动词,表“让……居住”)。

(3)《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老”,此处表“尊敬”)。

(4)《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联绵词,非“望着海洋”)。

(5)《论衡·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存:思念(“存想”同义连用,均表“想念”)。

(6)《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谢:道歉(“谢孟尝君”即向孟尝君道歉)。

(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劳作(偏义复词,“息”无实义,仅“作”表“劳作”)。

(8)《韩非子·五蠹》:“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构:架(“构木”即架木为巢)。

(9)《盐铁论·本议》:“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送终:为长辈办理丧事(“养生”指奉养活着的人,“送终”指安葬去世的人)。

(10)《世说新语·言语》:“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辄:就(副词,表“总是、就”)。

三、语法题(共30分)

1.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词类活用等),并简要分析(每小题3分):

(1)《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患人之不知己”。

(2)《史记·项羽本纪》:“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所”式被动,“为”引出动作施事者“之”(刘邦一方),表“被俘虏”。

(3)《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判断句。“……为……”式判断,“尔为尔”即“你是你(的样子)”,“我为我”即“我是我(的样子)”。

(4)《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词类活用。“亡”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5)《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夭阏之”(没有什么阻碍它)。

(6)《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本为形容词,此处作“见者”的补语,表“看得远”,可理解为“被远处的人看见”。

(7)《战国策·赵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双宾语句。“为”是介词,引出对象“之”(子女),“计深远”中“深远”为直接宾语,“之”为间接宾语。

文档评论(0)

183****5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