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VIP

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语言运用:认识“逶、迤、礴、岷”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

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文表达的情感与含义,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了解长征

1.同学们,说说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

2.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简介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了4道封锁线,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突破了层层封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击溃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3.体会“长征”之长

漫漫长征路,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8座山,跨过了24条河,行程25000里,如果把这条线拉直,就相当于跨越了半个地球。

了解作者,走近伟人

1.说说你知道的毛泽东。

2.简介伟人

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诗人、书法家。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意思是有第一等的胸襟抱负和第一等的学识才能写出第一等的诗,用这句话形容毛主席和他的诗,可谓恰如其分。

朗读正音,了解大意

1.同桌共学,了解大意

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小声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⑵读诗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好节奏。

教师示范,学生练读。

⑶结合注释,同桌互相说一说字面意思。

⑷指名说诗文的字面意思。

2.理解题目,了解文体

⑴解读题目:七律是诗的体裁,长征是诗的题目。

⑵了解文体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四、围绕诗眼,感悟诗情

1.再读诗文,提炼诗眼

⑴诗的哪一联概括了全诗?

⑵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眼。

2.围绕诗眼,品读感悟

⑴哪些地方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请找出相关词语,结合注释,同桌互相说一说。

⑵全班交流

⑶品读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抓关键词“逶迤”“磅礴”感悟山的绵延不绝与高大险峻,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画一画你心中的山。

②对比阅读李白的诗句,体会革命家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席把山写小,写了成腾起的小浪花和滚动的小泥球,这是为什么呢?

“噫嘘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李白把山写得危如青天,是诗人面对坎坷的惆怅;主席把山写得小如泥丸,是革命家藐视困难的乐观。

③体会长征精神,理解主旨

你感受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红军靠着藐视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再大的困难在红军眼里都如细浪与泥丸(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正因为红军心中坚守着革命一定能胜利的信念,红军长征才能胜利会师。正如习近平总书所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习近平

⑷品读颈联:金沙水后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这两句诗背后的故事。

巧渡金沙江:刘伯承率领部队抢占了金沙江皎平渡口,他们乘坐2条木船对敌人突然袭击,拿下了皎平渡渡口,后来又找到5条船,用了7天7夜,未用一兵一卒,2万多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这就是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着带着喜悦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下午1时,红军吹响了夺取泸定桥战斗的号角,22名战士攀着悬空的铁索,冒着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向对岸爬去。战士们毫不退缩,战士们一边爬,一边铺木板。战斗中,中弹的战士落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丧心病狂的敌人把煤油浇在铁索上,燃起熊熊大火,企图阻止红军前进的步伐。但是,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继续向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胜利夺取了泸定桥。

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感受战争的悲壮。

让学生谈感受,指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体会长征精神,理解主旨

战士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顽强的革命斗志。

总结:两场战争,两种心情,一个“暖”字传递着胜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实时更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