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佛教哲学(二).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佛教哲学(二);第一节印度佛教哲学概论

一、印度佛教源流

1、原始佛教(前530——前370)

(1)释迦牟尼(前565——前486)及其弟子

(2)《阿含经》

2、部派佛教(前370——150)

上座部;大众部

3、大乘佛教(50——600——1000)

空宗:龙树、提婆;有宗:无著、世亲

《般若经》、《涅槃经》、《解深密经》

4、密教(600——1000——1200);二、原始佛教的人生哲学:四谛说

1、缘起、因果、业报轮回

(1)缘起: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即关系、条件。

十二因缘:老死——生——存——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行——无明。;四谛说:

(1)苦——人生的各种痛苦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色、受、想、行、识)

(2)集——人生痛苦的原因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灭——人生应当达到的理想境界

三学:戒、定、慧

(4)道——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方法

无余涅槃、有余涅槃

;三、佛教大乘空宗的哲学

1、本体论

(1)缘起、性空、幻有

(2)八不:生灭、常断、一异、来出

拿现象界存在为例证,一切存在物的相对性、变化性,揭示矛盾

回到事情本身与概念、名言世界的不同,名言是生灭、常断等,而实相本身并非名言所能描述

2、认识论

(1)二谛:真谛、俗谛

(2)中道:真俗不二

(3)般若无知:现量(感觉、知觉)、比量(推理)、;《中论·二十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论·观因缘品》: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四、佛教大乘有宗的哲学

1、本体论

(1)五位百法: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是对世俗世界和设想的彼岸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

(2)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感觉:眼、耳、鼻、舌、身

意识:意

自我意识:末那

潜意识:阿赖耶(染、净同体,转染成净为无垢识、真如)

(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识、根、境

识、境互为缘起,境随识转,唯识无境

;种子与现行

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三性、三无性:遍计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3、修行论

转识(八识)成智(四智):前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大圆镜智”。

;六家七宗

(1)“六家七宗”:论有无、空有,老庄与佛学共有之问题。

“梁释宝唱作《续法论》云:宋释昙济作《六家七宗论》,论有六家,分成七宗。一本无宗,二本无异宗,三即色宗,四心无宗,五识含宗,六幻化宗,七缘会宗。

今此言六家进,于七宗中除本无异宗。”(《中论疏记》卷三末)

(2)释道安:“本无宗”;其《性空论》谓:“一切诸法,本性空寂”,与僧肇“不真空”义同。

;(3)释法琛、竺法汰:“本无异宗”,与《老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义同。

“次琛法师云: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中观论疏》卷二末)

“(琛法师)制论云:夫无者,何也?壑然无形,而万物由之而生者也。有虽可生,而无能生万物。故佛答梵志,四大从空生也。《山门玄义》第五卷《二谛章》下云:复有竺法深即云:诸法本无,壑然无开,为第一义谛;所生;(4)“即色宗”:有两家,关内即色义,即色游玄论。

“关内即色义。明即色是空者,此明色无自性,故言即色是空,不言即色是本性空也。此义为肇公所呵。肇公云:此乃悟色而不自色,未领色非色也。”(同上卷二末)

“细色和合,而成粗色。若为空时,但空粗色,不空细色。”(同上)但谓色无定相,不言色性本空,但知色非自色,因缘而成,不知色本是空,犹存

文档评论(0)

葱茏SUNSHIN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葱茏SUNSHIN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