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1).docxVIP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1).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掌握文本内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把握其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

3、结合所学及积累,思考烛之武能够退秦师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言知识的梳理与把握;把握烛之武说辞之妙。

教学难点:思考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

一、导入

秦晋之好成语导入(两个大国)——一起攻打郑国——在《春秋》上只有一句话,《左传》加入《左传》文学文化介绍——题目为后人所加。

(一)【PPT】秦晋之好——内容+地图

晋献公将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秦穆公帮助晋惠公继位(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

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给了晋怀公(晋惠公之子)

秦穆公派兵助晋文公(晋献公之子)回国夺位

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给了晋文公

(齐、晋、秦、楚是春秋时最大之国)

秦晋之好,可见两国关系是很好的,时任两国国君,有着非同寻常的婚姻关系和政治关系。秦晋两国在地理上是一河之隔的近邻。

晋文公先前由于王室内乱,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最后是秦穆公用武力帮助他回到晋国,当了国君。秦晋之间这种重叠复杂的关系,看似友好坚牢,但毕竟是政治联姻,其关系最终还是取决于政治利益。

(二)《春秋》与《左传》(文学文化常识)

《春秋》与《左传》

《春秋》:“晋人、秦人围郑。”

《左传》将其扩充为396字叙事详尽的全过程。

《烛之武退秦师》的标题是后人加的。

《左传》的价值是为《春秋》过分简略的陈述提供丰富复杂的历史情节。

文学文化常识

1、《左传》与《春秋》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2、史书体例

编年体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资治通鉴》《春秋》《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

二、标题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退秦师是使秦军撤退。标题交代了主要人物、事件。

三、课文梳理与探究

(一)、学生朗读、互读,读懂文意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出基本内容。

(二)文本探究

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秦晋围郑,郑国形势如何?为何郑国君臣选择退秦师?

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佚之狐、郑文公的人物形象。

第一自然段

1、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因为

贰:动词,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状语后置)

【补充背景】

“无礼于晋”:(重耳)过郑,郑文公甫礼。(《史记?晋世家》)

“贰于楚”:(郑文公)四十一年,助楚击晋。(《史记?晋郑世家》)

①无礼于晋:晋公子重耳流亡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詹劝告,对重耳不礼。

②贰于楚:郑先与楚结盟。晋楚争霸中原,郑国背晋助楚,郑文公曾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晋楚战于城濮,楚军大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

发动战争的两条理由与秦国无关,秦国是想顺便分一杯羹。由此可见,秦郑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因而:退晋师难,退秦师易。

2、郑国形式如何?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名词做动词。

省略介词(于)

“围”,兵家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军事实力如此悬殊,郑国如何抵挡秦晋联军,其结果只能是以卵击石。一个“围“字还告诉我们,郑国不仅实力太弱,无法抵抗,而且国土狭小,毫无战略纵深空间。

两国联军于家门驻扎,一则表明秦晋联军杀气腾腾,志在必得;二则表明秦晋两军驻扎在两个地点,各怀心机。这为下文离间秦晋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提示学生看地图,两军驻扎在郑国地界,灭国就在眼前,这形式正如佚之狐所言,“国危矣”,郑国形式危急。同时秦晋驻扎在不同的地方,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郑国是很紧张的,但行文上没有明言,没有外部军事环境描写,更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仅用动词和名词,连用形容词都没有

【艺术特点总结】

仅25个字。寥寥数语,就交待清楚了出兵的原因和当时复杂的形式,可见《左传》的语言简洁凝练,语言艺术的高超。

精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