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雨霖铃》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内嵌音频+视频).pdfVIP

古诗词诵读《雨霖铃》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内嵌音频+视频).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霖铃》它是宋代婉约派柳永的代表作。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

要地位,该词以“离情”为线索,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

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

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选择《雨霖铃》这首词进行探究是为了让

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而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

一个难点。在此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

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也有大

致了解。但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

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并引导学生通

过比较鉴赏感受柳词的意象美,从而更深地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词作内容,体会词人情感;

2、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技法;

3、感知离别诗词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词中丰富蕴藉的情感;

难点: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技法。

【教学方法】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过程】

一、导入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才高气傲,曾在《鹤冲天》一词中写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41岁这年,经过两代帝王、四次大考才考中进士的柳永却不被宋仁宗欣赏,仁宗严

肃务实,本就不喜欢“浮艳虚薄”的文章,皇帝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自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这年秋天,柳永愤而离京去江南漫游,临

行前与恋人在都城门外惜别,故而写下这首《雨霖铃》。

二、初读诗意

请学生个别读或者齐读,再请学生点评读的效果,并分享读的效果好坏的原因。

教师指导:离别诗歌,情感凄切,初读的时候应该语调缓慢、语气低沉、在你认为重要

的部分重点品读。

三、整体感知

1、本词围绕哪个中心事件展开?

离别

2、以时间为序,这场“离别”可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四、分析探究,深读诗情

问题:离别的不同阶段的情感分别是什么?你是如何感知到的?

(提示:四人一组合作完成,限时三分钟。)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师补充。

揭示:

离别前:伤感、凄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选用寒蝉、长亭、骤雨这样带有明显的伤感特征的意象,烘托凄凉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这凝重伤感的氛围,正是词人离别前的惨淡心情。

离别时:难舍难分、痛苦。“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用

“留恋、泪眼、无语凝噎”直接将分别的不舍甚至痛苦表现,通过对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出

来,用笔极细,用情至深。

离别后:孤寂、迷茫、惆怅。离别后的场景全部来自词人想象,词人在一笔笔虚写中如

何传情达意的呢?借景抒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迷蒙压抑景象中

是词人对自己离别后孤寂、失落的心情的猜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选用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些典型意象构建起与恋人离别后的失意以及漂泊游子的孤寂苦楚,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虚写到日后的良辰好景,但乐景却生哀情,因形同虚设。离别后的一帧帧画面全部来自词

人想象,而这一想象却将词人离别的感伤、羁旅漂泊的孤苦甚至人生的失意在时间和空间

上无限地蔓延。所有的情绪都随着简短一首词更深沉、更广泛地晕染开。

小结:这首词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以景写情”,更在于它“以虚景写实情”,给离人的

伤感、游子的孤苦、失意人的无奈与痛苦以无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并层层加入情感的表达。

带着对词的解读,请学生再读《雨霖铃》,请男女生各一名。并请学生点评朗读效果。

教师做朗读指导:关键字词重读,例如“凄切”“无语凝噎”,并在语音语调上适当拉长

以表达难以抒怀的愁绪,最重要的是要进入诗境,把握情感。

五、拓展延伸

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试从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鉴赏这首离别词?

要点提示:写了女子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上片用白描手法写春晨渡口分手时的种种

情态:行者去意已决,送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